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67章 苏东坡的画(2/2)

作者:胖爷
,用淡墨所画之叶为数不少,在用浓墨画出的叶子中作无规律的穿插,而为了整体的连贯性,遂在叶间增加许多小枝。

不过与后世习用的“淡踢枝、浓撇叶”的做法不同,小枝的墨色很深,透过叶面仍可看到。

苏轼画的竹叶

逼真,长短阔狭浑如天成,叶尖既铦锐又鲜活,楚楚有生气。

所画卷折的叶子用笔圆转翻跳,一气呵成。

竹竿则以楷书及行书撇、捺、竖、横等笔法写就,笔笔到位,“用笔秀嫩,风韵高标,绝无画家气味,显然为文人之笔”。

这幅画的价值,不仅是苏东坡少有的画作。

更牛逼的是这幅画传承有序。

史料中,对这幅《潇湘竹石图》有明确的记载。

元统二年,湖南书画收藏家杨元祥将这幅画收藏。

明洪武三年,梁台李秉中从杜氏手中购得此卷,如获至宝。

明嘉靖三十七年,金陵李家的传人李甲峰携此卷来到江阳。

在这里偶遇明代文学家杨慎,席间杨慎在画作上留下了一篇赏析的七言跋文,杨慎的墨宝对于《潇湘竹石图》无疑增色不少。

到了近代,《潇湘竹石图》的私人收藏者有两位,第一位是北洋军阀吴佩孚的秘书长白坚夫。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白坚夫在天都风雨楼古玩店中买走了苏东坡的两幅传世珍品。

一幅是《枯木怪石图》,另一幅就是这个《潇湘竹石图》。

抗战时期,白坚夫把《枯木怪石图》卖给岛国人,《潇湘竹石图》成为神州唯一的苏东坡画作。

1961年,白坚夫经济困难,决定把《潇湘竹石图》卖掉。

他曾专程到魔都,拿给他的熟人、当时魔都博物馆馆长张珩欣赏,希望张珩给找个买家。

可张珩却给这幅画鉴定为赝品,白坚夫一气之下告辞离开。

从此,这幅《潇湘竹石图》便下落不明。

没想到这件重宝竟然落在了乔治家族手中。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