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64章 电击般的事件发展(2/4)

作者:如意键盘
把江山叫了过来。

“一会啊,是六机部和香江联成航运,正式签订造船合约的现场。

你随我们一块入场,见识一下国家造船业意义重大的历史时刻。”

……

1980年三月,亏损了十多年的中国船舶,在一句“到国际市场去寻找生路”的命令下,六机部的一行人也翻开了自己的通讯录。

之後,接到对方求助的卢旭章,很快就为中国船舶拉来了第一笔海外订单。

早在1963年,正当全体群众都在为我国第一艘万吨货轮成功下海,热烈欢呼的时候。

日-本建造的48万吨级油轮,早已在海上远航。

1980年,韩国在提出了“造船立国”口号的9年後,一跃成为仅次於日-本的世界第二造船大国。

同样也是在1980年,被日-本参观团惊呼“你们怎还在用三十年前造船方法”的中国船舶。

也在大型关系户卢旭章的张罗下,争取到了原定於日-本建造的两艘2.7万吨位的货船:长城号、望远号。

但是,尽管“世界船王”包氏兄弟给了中国船舶一个面子,可合约中的验收标准,却和海外没有丝毫区别。

当“技术落後世界30年”与“国际标准”画等号的时候,大连造船厂的领导向六基部立下了军令状。

18个月後,按照合同准时交付的“长城”号货轮,不但令复测了3、4、5遍的英国验收团队,竖起了大拇指。

还为打开国门做生意的中国船舶,招来了大量海外订单。

但这一会的会议厅内,没人能比江山清楚,在这个善於创造奇迹的年代背後,有着无数工人和技术人员的血泪史。

就像造船厂的汉子们事後回忆的一样,正是因为甲方检验员那套令人发指的检验手段。

才令整个造船厂在极短的时间内,学会了如何去建造符合国际标准的大型货轮。

一阵掌声响起的时候,江山注意到了卢旭章与饶斌激动的目光。

在这二位的眼中,不仅见到了中国船舶走向世界的起点,仿佛还看见了自己的管片踏入国际标准的行列。

走出宴会厅的路上,卢旭章笑着对江山道:

“我们局昨天开了个晚会,会上,我给他们端上了一盘文创冰棍儿。”

江山想象不出那个场面:“他们吃了?”

“多少都吃了几口,”卢旭章笑道:“有的临走时还问我要,我让他们自己回去做去。不但要做,还得通知几个旅游城市一起做。”

“这说过不了多久,燕京的景区内就能见到这些冰棍了?”

“你当时不也说了嘛,”卢旭章:“这是个用不了一个月,就能面市创汇的项目。”

看来如果顺利的话,等江爸江妈抵达燕京的时候,紫禁城就能见到五彩缤纷的冰棍儿了。

想到这,江山的脸上不知不觉就笑开了花。

恍惚间,卢旭章竟在他的脸上,见到了自己头一回为党献礼後的激动表情。

没错,就是这种表情,这种为组织献计献利後的光荣使命感!

“小江,跟我过来!”

卢局长说罢,大步向前。

四处打量的江山,紧跟其後。

当两人一前一後走入一间中式庭院的办公室後,侯锡久同志铺开了一卷施工图。

如果室外能够用古朴来比喻的话,那这间三十来平的办公室就只能用朴素来形容了。

对於还没有正式办公地的旅游总局来说,无疑是最清雅的办公地点。

不过这一会的江山,却只在意桌上的一幅施工图:“咱们局这是又要盖新楼了?”

江山这种走到哪儿都是“咱们”的习惯用语,令屋的两位领导颇感欣慰。

“你仔细瞧瞧这,”卢局长扣了扣施工图的一角:“这是马上要在浦江上马的一个新项目。”

“浦江商住两用房……”江山缓缓读道:“徐汇爱建大厦侨汇房?”

“1979年,爱建公司在浦江成立,”卢局长快速说道:

“这是他们公司成立後第一个上马的项目,也是国内的首批外销房……”

侨汇房,顾名思义就是国家鼓励侨胞利用外汇购买的商品房。

由此可见,国内当下对外汇的吸取力度。

当这一政策公布後,地大人稀的徐汇无疑成了浦江开发侨汇房的首选之地。

这当会,卢旭章已经压了压手,命身边的二位同志坐了下来。

“小江,我听说你在徐汇花园的两套住房一直空着,这是为何呀?”

前一秒还在调整坐姿的江山,後一秒就被卢局的这句话吓得站了起来。

“报告首长,”江山的脑袋嗡嗡响:“因为怕人举报。”

果然,江山临时瞎诌的这个答案,令“我猜就是”的卢旭章点点头。

在侯主任的微笑中,皱着眉的卢局长摆了摆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