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百七十八章 徐如林、急如火,范仲淹雷霆突袭(1/4)

作者:玩蛇怪
到了第二日,昏迷的吕夷简最终病死在了这个春天,享年六十九岁。

跟历史上的自己比起来,如今的他无疑是幸运的。

不仅比历史上多活了三年寿岁,而且还坐过火车,亲眼见证了大宋的一系列新的变革。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会铭记这段历史。

不仅仅是在于它是华夏民族自农业封建社会转型至工业社会的重要时期。

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真正崛起,从偏安东方中原大地,到走向世界大舞台的第一步。

目前前线的状况一切良好,范仲淹每天都有斩获报告,虽然没有大面积击破辽军,可步步蚕食,析津以南,甚至析津东面大片领土为宋军占据。

现在阿拉伯那些国家四分五裂,没有石油,一个个穷得要饭,全靠来往于大宋和欧洲之间做中间商赚差价。

张亢皱眉说道:“若我军追赶,大炮怕是跟不上,他们却可以从容布置炮兵阵地?”

虽然辽国是想利用入侵高丽来逼大宋下场,达到他们的战略目的,但哪怕只是随便派几支军队,也非高丽所能承受。

那么为什么还要排列出阵势呢?

如果火枪兵排列阵势的话,后面的军队反而不好射击。

宋军的水师则横于江上,双方陷入纠缠阶段。

火器的出现就已经把战争从近身格斗变成了远程交火。

但结果就是原本就与大宋关系一般的日本官方态度就更加冷淡,前些年大宋打败辽国之后,还遣使过来几次。

追击的话辽人设伏,双方血战。

张亢顿时亢奋道:“不错,正是这个道理。我们就应该轻骑出击,遇见辽人撤离队伍就袭扰,将他们的阵型打乱,四处歼击,方为上策。”

汴梁人口主要来源于京畿地区,火车虽然开通,但票价不是普通人负担得起,因而运河船只航运依然是周边地区百姓首选。

而大宋这边是知道战场并不是在高丽,派那么多人去高丽没什么用,因此只是派了一支水军去支援。

今日析津城外,宋军正在不断挖掘土壤,慢慢向城池移动。

并且最近两年大宋和日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差,日本官方恨透了大宋。

就在范仲淹于营中高台每日巡视营寨,眺望远处析津的时候,忽然一个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打乱了他的节奏。

“相公,这太冒险了,还请三思。”

因为还是有一批像刘六符他们这样愿意真心投靠大宋的辽国权贵传递真消息。

相公说得没错。

这一战,他指定了全军出击,四处乱打的战略。

则可游而击之。

王素亦是出声支持。

其实从雪化之后范仲淹就已经开始了掘土作业,宋军坑道密密麻麻,纵横交错,不断往析津延伸。

朝廷开始休春节假期,汴梁城里张灯结彩,好不热闹。

众人面面相觑。

其实最近从析津府不断流出诸多情报,在一片杂乱的情报当中,他就已经察觉到辽人的动向。

“末将必不辱命!”

得知吕夷简的死讯赵祯非常难过。

然而每次他有这样的异议,马岛和星岛的宋军就会前往出云国地区溜达溜达,以强大的武力震慑日本。

“火烧析津.”

前提条件是必须指挥得当。

但不管怎么样,生活还是得继续过。

众人听他说,不由得面面相觑。

所以这就是个阳谋,不管宋军追还是不追,都会落入辽人急于正面决战的圈套。

同理还有淝水之战,苻坚居然没有半渡而击,而是让晋军从容渡河,摆开阵势,一个冲锋,让前秦军队大乱,八十万大军死伤惨重。

这个计谋已经非常高明。

“那析津就保不住了。”

得知这些事情,他连忙回到了自己的主帅帐篷内,召开军事会议。

哪怕辽军多般布置,枪械与冷兵器的差距是很难通过这样的战术布置就能弥补。

这個情况在历史上要到南宋时期,平安世代末至镰仓幕府初期这一阶段,因为南宋与日本贸易频繁,导致国内货币全是宋币,金银铜硫磺全被宋国搞走,让日本统治者非常恼火。

“范相公真乃神人也,辽人居然落魄至此。”

眼下虽然还没有到炮火射程范围之内,可估计要不了多久就能靠到近前了。

而具体指挥权,遇到敌人之后怎么打,那就是下面这些将领的职责了。

吕夷简留下了一封遗书,里面有他对赵祯的劝导以及一些对未来展望却不能见到未来的遗憾,字字真诚,令人动容。

普通的兵马兵马总管、副总管、钤辖这些中上级将领都没有资格前来参会,会议的规格非常高。

范仲淹也没做过多犹豫,再晚点辽人该烧城了,随即他站起身,双手背负在身后道:“世人以为我范仲淹只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