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86章 国内400米纪录是多少来着?(3/4)

作者:狂小宇宇宇宇宇
然想着要不要学牙买加的短跑运动员一样,虽然主项是100米或者200米,但却用一个400米作为赛季的开启?

话说现在的全国400米纪录是多少来着?

45秒25,徐自宙,2001年东亚运动会。

系统很快就给出了答案。

嗯......好像不难哈?

......

北体食堂,一群活力四射的学生们端着比往日丰盛不少多少的早餐,喜气洋洋的开始享用。

端着早餐经过卫恩那一桌时,都会大声道谢,卫恩则也数不清自己点了几次头了,但还是含笑回应。

丫的早知道吃个饭都这么累人,就拉着苏炳天和张培猛上外面吃去了......

吃饱喝足之后,三人在校园里闲逛,边走边聊。

这个时候太阳也开始暖和起来了,但偶尔吹过几股凉风,还是能让人不禁打个寒颤。

卫恩吐槽道:“燕京这地方确实是不适合冬训,指不定那天就开始下雪了。”

这是大实话。

虽然训练总局位于燕京,但对于他们这些世界一流、顶级的短跑运动员来说,虽然猫在室内场馆里也一样能进行冬训,但效果总是不如室外那么好的。

燕京训练总局以及北体的训练设施没得说,但一旦下起了雪,很多训练项目都没法顺利展开,会严重拖累冬训进度。

张培猛虽然是百京爷,但也同意这个观点:“是啊,还是广东、福建最适合冬训,冬天的时候天气正好。”

至于为什么不加上广西,那自然是因为广西冬天的温度条件虽然适宜,但基础设施却有待提高。

广州二沙岛训练基地、福州奥体中心,这是国家田径队一些项目组进行冬训时比较青睐的两个地方,至于广西南宁的江南训练基地,目前还不具备国家队集训资质。

今天是国家田径队短、跨、跳项目集训报道的前一天,明天所有收到通知的运动员及教练将在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运动员南公寓座进行报道。

按照正常的流程,开几天小会之后,各项目组将自行展开冬训。

比如男子110米栏项目组,今年冬训就只有两名运动员上榜,一个是刘祥、一个是榭文骏,这俩都是荪海平的弟子,冬训肯定是回魔都进行的。

比如张国炜、王羽、薛长瑞这些高度组运动员,肯定是被安排在北体大进行冬训,而且大半个冬天肯定都会泡在室内馆里边。

“诶,卫恩,你说要不要我们跟冯指导他们提提意见,冬训不去美利坚了,去云南怎么样?”

“云南?”卫恩对张培猛的思路回转有些摸不着头脑,“你怎么就想着去云南冬训呢?”

张培猛解释道:“云南四季如春啊,而且昆明不是有个亚高原训练基地吗?你的专业知识那么扎实,肯定也知道亚高原训练的好处吧?”

“嗯,亚高原训练确实有一定的好处。”

张培猛一提到亚高原训练,卫恩的脑子里就浮现出一些中外相关论文:

远到1994年4月11日燕京体育大学学报发表的《刘矛白、冯炜权——耐力运动员高原训练的生理学基础综述》,

近一些如2008年1月体育文化导刊发表的《崔大林——高原训练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思考》。

至于更加系统的美利坚、前苏联的运动科学论文,卫恩的脑子里也记着不少,关于亚高原训练的利弊他也曾考量过、跟兰迪商量过,最后的结果是......

“兰迪说,对于短跑运动员的实力提升,应该集中在专项能力和专项技术等方向上。我们接力队的核心项目是100米,虽然我、你、谢震叶也都是兼顾200米项目,对速度耐力方面的能力提升有着一定需求,但总体来说,还是以绝对速度能力为主。”

“想要获得更快的绝对速度,那么就应该把训练重心集中在专项能力和专项技术上,在细微之处着手。因此亚高原训练,虽然也有一定成效,但收益并不高,甚至有可能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卫恩长篇大论了一番,张培猛点了点头,深以为意。

当然他不知道的是,亚高原训练所能够带来的那些益处,卫恩只需要通过比赛胜利获得的属性点,进行加点强化就能得到了。

反而是技术这东西,是必须要吸收理解、融汇贯通的,走不得半点捷径。

就好像武侠小说里,一个身负神功的武林前辈可以将毕生内功以醍醐灌顶之法传给后人,但却没法让受功者旦夕之间学会自己冠绝天下的武学招式。

因此对于卫恩而言,强化专项能力和专项技术的重要性高于一切,罗马大道就在脚下,是徒步慢徙,还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