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零五章 少林少林(1/2)

作者:阿欠
少林寺位于嵩山南麈因寺座落于少室山阴的丛林下而得名。唐太宗时以十八棍僧救唐王名震天下武林唐太宗即位之后某日大醉时忆起昔年的救命之恩即下旨大力封赏。又忆起当年在少林寺时吃青菜豆腐吃得口淡万不得已下山偷鸡的往事便捉狭般又在圣旨中加了一句:自即日起少林武僧奉旨食荦。

李家小儿本是醉后玩笑之举却给了少林寺天大的一个机遇。大中华泱泱五千余年的历史中大小王朝不下数百而每任帝王或信佛、或崇道封赏的寺院道观不下千余家。近百年来域外番僧亦来凑热闹单单被某任皇帝封赏过一回着实是算不了什么。

但一句:‘自即日起少林武僧奉旨食荦’便让少林寺与其他被封赏过的寺院道观拉开了一段不小的档次。

在这世上若要出名便不能混同于芸芸众生之间总也得有一二处与众不同之处才好。而少林武僧奉旨食荦便是一句极好的广告词。无数人因此而产生了好奇心非要亲眼见识见识这奉旨不忌荦腥的和尚是怎么样的。

时任少林第三十二代掌门的道衍大师亦是一代人杰借此机会加大了广告宣传的力度为少林寺日后能够执天下武林牛耳数百年做下了杰出的贡献。

即使是后来域外番僧大举来中华淘金打出‘本门不禁婚娶还可参练欢喜禅’的广告虽然亦抢走了一部分的客源但少林寺在武林中的地位仍是不可动摇的。

一直到了大明世祖皇帝揭杆起义之前少林寺的地位仍然是稳如泰山。但其后天下英雄逐鹿之时少林寺却忘了如何起家的对参加此等掉脑袋的谋反之举不甚感兴趣倒让武当派抓住机会很是派了不少弟子到世祖皇帝驾前听用。

到了世祖皇帝登基之时武当派又无耻地大拍马屁非把皇帝老子说成是真武大帝的子孙辈拍得世祖皇帝龙颜大悦至此之后天下武林便是由少林武当共执牛耳了。

其实这也不能怪少林寺时任方丈静海大师只是每一个大机构大企业成立久了自然不免在风险投资上有些缩手缩脚不复当年草创时的虎虎生气。

当年武当派之所以敢下这么大的本也是因为武当派当时统共不过十几个人七八把刀而已。正所谓船小好掉头小门派是光脚不怕穿鞋的干成了一笔大买卖自然是名利双收若是干不成大不了就在大门口贴个‘破产清偿’的纸条几个人一哄而散。即便是官府要来拿人也只得悻悻而归。至于少林寺这种大门派大商社光是良田就有上千亩门下弟子数千。他们又怎肯卖抄家灭派的危险干这杀头掉脑袋的勾当。

不过少林寺这种大门大派能屹立千年不倒自然也有着他的独道之处。静海大师经营不利当即被长老会免去掌门职务。而接任他的真观大师其时不到三十岁可称之为年富力强的改革派人物。

自他上任伊始便举起改革大旗挥舞大刀针对少林寺内效率低下、机构拥肿、人浮于事的弱点责令削砍了不少浮肿机构。只是改革不到一个月便有数名长老会成员单独找他聊天。其实没聊什么旁的只是说了几句‘年少有为’之类鼓励的话便低头吸溜溜地喝起茶来。

然后改革大业便在一个月后圆满结束在少室山下新成立了一十五个少林下院下岗的各堂主事纷纷接任了下院主持。

真观大师本以为此事就此完结哪曾想波折又起。

长老会及少林寺内实权人物皆是德高望重精修佛法的高僧门下都有不少得意弟子。此时见无能之辈依旧占据高位便不满起来。于是真观大师不得已又在福建蒲田设立了一个南少林寺这才勉强又安置了一批人。

轰轰烈烈的改革活动结束之后真观大师现改革前少林寺有下院三处僧人三千八百四十一人其中有司职者四百一十九人。改革后少林寺有下院一十八处外加南少林分寺一座僧人统共四千二百五十二人有司职者高达一千一百一十五人。

看过对比报告的真观大师喜极而泣对外宣布少林寺改革大获成功从此将轻装上阵在武林中大放异彩。并且还独创性地提出了‘天下武功出少林’的口号让长老会成员一致对真观大师的表现感到满意。认为真观大师已经真正成熟足以担任少林寺方丈这一职务。

在真观大师春风得意之时偏偏还有些在头两期没安排上位置的人涎着脸来求真观大师也为他安排一个职位。真观大师笑嘻嘻地拍拍他的肩膀肯定了他勇于毛遂自茬勇担重任的精神然后从牙缝里蹦出了几个字:“咱们现在只剩下西域少林还有些职位了……”

于是真观大师的功绩又多了一项:眼光开阔放眼国际开拓国际市场派能员到秦西各国弘扬佛法。将少林寺的品牌打入国际市场。

后人对于真观大师的这场改革亦是大加赞扬认为真观大师创了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内的经营手法分散了投资范围减少了经营风险。

而且少林一十八处下院及南少林寺也为少林寺做出了莫大的贡献使得少林寺在改朝换代的纷乱之时亦敢于对各家各派下注。虽然亦时有少林某处下院遭流寇屠戳、南少林寺被官兵焚毁的事生但少林寺却稳如泰山只收红利不遭风险。若是朝庭或是某方势力问起只需淡淡地答一句:“这是某下院的自行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