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后,狄货风尘仆仆地回到了族中。当有巢问其她外出都做了些什么的时候?她却只是随便地交待了一句,是出外看看市场行情,也就是看看有没有适合他们交换的东西。就结束了问答。狄货既然不愿多,有巢自然也不会多问,必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那怕是在上古时期,依然如此。
在狄货归来之后,有巢族再一次陷入了平静与等待之中,他们在等待什么呢?他们正在等待雨天,等待着有巢新建的大巢接受上天的考验。这次有巢对巢顶的改良可畏是煞费苦心。首先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在巢顶随便铺盖上一层茅草就算完事。而是按照一定标准选择出合格的茅草,再加以裁剪,然后整齐地将其捆扎在一起。捆扎好以后,就到了铺设过程。这个过程,有巢也做了一定的要求。不再像以前那种乱搭乱铺,而是由下到上,由边缘到中央层次分明地铺盖茅草。不仅如此,他还在铺盖茅草之前,在巢顶铺盖了一层厚实的泥土。不过这里的泥土,可不是一般的泥土,而是将泥土和杂草按一定比例掺杂在一起制作而成的。这样做出来的泥,不仅结实,而且极为耐用。这样一来,就算是雨水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按照草的排列方向顺势流到边缘,然后滴落到地上。相信也不会剩余太多。而剩余下来的这点微量雨水,对于用特殊方法制作而成的泥土层来,不过是意思而矣。想是这么想,但到底实际效果如何?那还要看实践之后才知道。所以接下来的事情,众人也就只有等待了。不过在他们等待中却多了一个不的插曲。原本一直沉积不动的绿芽(也就是后稷种下的那些谷子长出来的绿芽),由于气候转暧,终于再一次开始了生长,并且生长速度之快,还远超其它那些野生的谷子,这让有巢族众人,可畏是欣喜异常。因为就算是再笨的人,现在也能看出,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那些绿芽一定会成长成熟的谷子。那样的话有巢族日后就不会再为食物的事情太过发愁了。后稷做为这项技术的发明人,自然要比别人更加开心。可有一个人却比后稷还要开心,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有巢族那位具有卓越领导才能和超强判断力的有巢。
因为在有巢看来,如果这项种植技术能够取得成功。那么它所能带给有巢族的巨大利益,将远远超出陶器所带给他们的利益。理由很简单,因为没有陶器,人们照样可以生活;但没有了食物,人们也就只能等死了。如果一个人在极度饥饿的状态下,有人向他提供食物。有巢相信这个挨饿的人将愿意用自己的一切与其进行交换。所以只要这项技术可以取得成功,那么他们这一族就相等于拥有了取之不尽的食物。而拥有了这些食物,就相当于拥有了无尽的财富。虽然这需要很长时间,也许是几年,也许是十几年,也许终其一生都无法实现这一梦想。但他仍然相信,他的判断没有错。有巢怀着这一美好憧憬,继续着他的等待,等待着那大雨的降临。
上天没有让有巢他们等待太久。半个月后的一天,正要准备吃午饭的有巢族众人,像往常一样围坐在一起,等候着有巢为他们分配食物。可就在这时,本来和煦的春风突然变得猛烈起来。与之同时,天际处不知何时多出了一大团乌云,并铺天盖地朝他们这边袭来。后稷兴奋地对有巢叫道:“巢大哥,雨来了,雨来了。”
有巢闻言抬头望天,果见一大团乌云在朝这边袭来,脸上不由得露出了狂喜之色。看来他对自己此次所建的大巢极有信心,要不然不会有如此表情。狄货见此却面露古怪之色,她没有打扰有巢,只是向族人吩咐了几句,叫他们先回洞避雨,不要理会有巢。
很快乌云伴着瓢泼大雨就笼罩了整个石楼山区。有巢、狄货、后稷、伶伦、宁封五人结伴来到了那棵两抱粗的大树处。由于狄货年龄过高,所以有巢阻止她与其一起上树入巢,狄货也没多作勉强。其余三人则是跟着有巢,顺着湿滑的树杆艰难地爬上了大树,进入到大巢。但进入大巢之后,彼此却又十分默契地保持了安静。
见证历史的一刻到了。他们目光死死盯着巢顶,心地观察着它的每一个变动。一分钟过去了,没有雨水渗透进来。十分钟过去了,还是没有雨水渗漏进来。等到快一个时时,雨水还是没有渗漏进来。此时伶伦收回了目光,难掩激动地对有巢道:“巢大哥,成了。”有巢面带兴奋地点了点头,目光却仍盯着巢顶一动不动。过了没多久,后稷也收回了目光,而宁封却早在伶伦之前,就已收回了目光,不耐烦地朝外四处张望着。
这场大雨足足下了半日,直到黄昏时分才算结束。大巢经受住了考验,直到最后一刻,它也没让一滴雨水渗进巢内。有巢目睹此景,再也难掩心中的激动,他冲出了巢门,迅捷地溜下了大树。在田野间,一边拼命奔跑,一边大声朝四野不断地吼叫着。他太激动了,为了这一刻,他已经承受了太多太多。没有人可以体会到,在过往那一年多的时间里,他所经受过的辛酸痛苦,自然也没有人可以体会到,他此刻的快乐。有巢狂奔了一圈,又奔回了大树下。他抓住伶伦和后稷的手,开始了手舞足蹈。伶伦和后稷在他的带动下,也开始了跳舞。紧接着,狄货、宁封也加入了进来。没过多久,其余族人也赶了过来,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