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71章 成立内阁

作者:饱吹饿唱
对于朱由检突然提出的这个方案,所有大臣都感到匪夷所思。网?? 因为自从内阁制度建立以来,一般也就是三四个阁臣,最多不过六七人。如今皇帝一句话,就增加到十五人,这变化也未免太大了点!

可是细细一想,皇帝如此安排似乎又很有道理。对于东林系大臣来说,因为此次大典,内部早已吵翻了天,好不容易才弄出这份名单。如果因为枚卜的偶然性,导致名望更高的人落选,他必心有不甘,如此则不利于东林党内部的团结。

虽然他们对皇帝让六部尚书同时入阁感到很不满意,但却苦于无法说出口。按照惯例,六部真正的尚书是不能兼任阁臣的,这也是出于权力制衡的考虑。但是阁臣的正式名称是“大学士”,品级只是正五品,这是太祖朱元璋定下的“祖制”。为了保证内阁的权威,自宣宗朱瞻基时起,变通为内阁成员领六部尚书衔。尚书是正二品,这样一来就不至于有朝臣不服内阁了。

但是这就给了朱由检一个绝好的理由:你兼任尚书尚且可以入阁,真正的尚书为何不能入阁?这样,做为中间派的孙承宗、王在晋、来宗道、袁可立等人,就都可以进入内阁,防止了东林党一家独大。

东林党人权衡利弊,还是钱龙锡率先奏道:“陛下既有圣断,臣等自当遵从。”

其余东林系大臣也明白了钱龙锡之意,那就是虽然枚卜泡汤,但东林系还是保住了士层出不穷,这何如宠亦是如此。他既有文名,为人又谦和大度,让人有如沐春风之感。他与左光斗既是同乡,又是好友,此次名列枚卜之列,正是受到了左光斗的大力推荐。

第七位是吴宗达,亦是万历年间的老臣。其人正直而又宽严适度,并以诗词着称于世,也是东林党人极为推崇的人物。

第八位是郑以伟,又是一位当世大儒,为官清廉,仅有的一点俸禄全都用来买书,家中的书塞满了几大屋子,甚至为买书还挨过饿,一时传为美谈。

另外六个名额,则分属六部尚书。依次是吏部尚书孙承宗、户部尚书王在晋、礼部尚书来宗道、兵部尚书袁可立、刑部尚书乔允升。因为工部尚书尚在空缺之中,以后谁被推举为工部尚书,也就自然进入了内阁。这个本来位列六部之末的位子,从今天起,突然变得炙手可热起来。

剩下的一个名额,则需要朝臣当廷推选。结果是周延儒以微弱优势击败了成基命,幸运地搭上了末班车。本来以成基命的威望,周延儒是很难与其竞争的。可一是成基命吃了没在京师的亏,二是东林系大臣觉得温体仁和周延儒都在皇帝那里得了彩头,若不选周延儒,就更容易落下“结党”的口实。周延儒虽不理想,但无论如何也比温体仁强吧。

至此,崇祯朝的第一届内阁成员终于产生(虽然还差一个)。按照以年龄排序的惯例,年龄最长的韩爌成为辅。

接下来,就是十四位内阁成员对皇帝行参拜大礼。礼成之后,众臣以为可以散朝了,朱由检却又笑道:“过去阁臣只有三四人,朝政繁多时便要手忙脚乱。如今阁臣多了,又多有紧急边情,朕想请各位大人不辞辛苦,轮流值夜班处理朝政,不知各位大人觉得可行否?”

众人听了先是一愣,因为过去就算再忙,内阁及六部晚上也从不办公。

这次却是周延儒先反应过来,当即跪倒奏道:“臣听说陛下为朝政襙劳,常常批阅奏章至四更还不安歇。陛下尚且如此,我等为人臣者岂敢倦怠?臣愿值夜班!”

众阁臣见周延儒又讨了彩头,而且皇帝所说亦有道理,也只得纷纷附和。

朱由检大喜,又接着道:“朕也知道阁臣中多有高龄者,值夜辛苦,恐怕忙不过来。这样吧,每夜三名阁臣轮值,并辅以三名中书舍人。这次恩科不是选了很多进士么?从中挑选些干练的任中书舍人,朕看状元黄宗羲就不错嘛!”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