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意,不准还真能有别的出路。
“祖母,贞顺夫人?”许孝祖问道。
“识得,她与我一同入宫,同在尚宫局,当年当今王后娘娘还是贵妃娘娘的时候将她指给威远侯为妻。后来威远侯战死,她托起了侯府和宗族,如今她的儿子也是赫赫有名的大将军。王上和娘娘她担起一族重担,又将儿子教养成国之栋梁的功绩,封她为贞顺夫人,免其跪拜,如今在宫里,见着王后娘娘都是不必行礼的。”曹氏笑道。
大同开国之初,有几个跟着赵钰打江山的老将,或是太过专注功业,或是发妻去世,到了大业方成时竟是无妻无子。赵钰感念他们当年的从龙之功,除了在王爵、官职上予以封赏,还特意让当时的吴贵妃也就是如今的吴王后挑选宫中女子指给他们做正妻。
当时的威远侯已经五十多岁了,贞顺夫人只有二十岁,她嫁过去五年,还怀着身孕的时候,威远侯就因旧伤复发而撒手人寰了。贞顺夫人生下了遗腹子,威远侯族亲稀少,又都是刚刚泥腿子上田的主儿,威远侯留下的家业在他们手里眼看着一天天地败落下去。
那些个族亲都灰了心,冷了意,又看着贞顺夫人尚且年轻貌美,不忍心拖累她,就劝她改嫁。
可是贞顺夫人却不同意了,她一心一意地抚养着遗腹子,待孩子过了周岁,她就开始学着打理家事,她每天都去铺子里跟着管事的学,有时候还要去威远侯的故旧家借钱,无论日子有多难,她都是笑脸相迎。直到后来儿子长大了出息了,她也被封了贞顺夫人,而得以颐养天年。
“祖母,您可否去拜访一下贞顺夫人,求她以她的名义送几个厉害的侍女给五妹妹?人咱们可以自己去买、去挑,只要托她的名号就成。”许嘉彤道。
曹氏这时候竟也有一种茅塞顿开地感觉:“她倒是个热心的,听这些年也帮过不少际遇不佳的女子,我这两天就派人送帖子过去。”
“这真的能成?”郑氏心里一下子亮堂了许多,她和许孝祖不同,不可能为了许连平就当许嘉晴已经是个死人了。
“只要贞顺夫人点头,没有什么不可以的。若是杨大人和杨夫人有意见,那就让他们找王上和娘娘去。若是这几个侍女里有个节妇、烈女或是放出来的宫女什么的,我倒要看看他们若敢为难,是要把脸面丢到全大同都是么。”许嘉彤这主意也是这回入宫才想出来的。
宫里宴赏上会遇到一些贵夫人,家世算不上重,封位也就是那么回事,却颇得人尊重。那些都是因为一些美名被赵钰或是吴王后封赏过的,旨在树立大同女子典范,这样的人不要轻易被非议,就是真做了什么不好的事儿,只要不是太过分,朝廷也会帮着遮掩。
竖起一个典范难,尤其是无法在朝堂沙场上建功立业的女子,朝廷可是不会让她们轻易倒下的。
贞顺夫人所赐的侍女,启是轻易可以得罪的?郑氏想了想也明白了个大概,头一次对曹氏和许嘉彤生出感激来。
“嘉彤,这件事不管成与不成,我都要谢你。我和你三叔父还要回昆山,以后你五妹妹还要你多照应了。”郑氏诚心诚意地道。
“您放心,您不,我也会这么做的。”许嘉彤笑道。
“不要净她了,连平,他的婚事怎么办?妹妹做了杨家的少夫人,他将来的妻子总不能是个寻常女子吧?”许孝贤不甘心地道。
一个女儿再好有什么用,十个女儿在他心里,也比不上一个儿子。就算这个儿子再不争气,他也是儿子。
许孝贤从前还觉得方家有些家业,许连平娶了方芯娘也不错,可是他到了西都一看,哼哼,方家,算个什么?
...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