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4;5991;4;000;4211;;1;19;19;19;;6;1;5;5;2;;1;8;1;21;;6;1;9;11;09;;此言一出,全场鸦雀无声,就连孙琦与陆实都有些傻眼了!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一个站在人群中的老儒反复地念着这句话,激动地全身颤抖,念着念着眼泪就掉了下来,忽然跪倒在地,大声喊道:“吴国夫人真是道出了我辈中人的心声,将圣人之言读透了啊!我幽州,我幽州百姓有福了!”
老儒着恭恭敬敬地朝着苏云站得方向磕了三个头。(www.wr.說網首发)
国朝素来优待读书人,一旦有了功名见官不拜,即使见了天子,除了大朝会,祭祀典礼以及初见外,都不用行大礼地,天子议论国事时,大臣们都可以站着回话,如果是朝会地话,都可以坐着与天子对答。
一个老儒生给苏云下跪磕头,可见他现在心中的激动,对苏云这番话是有多认同,多尊敬,这个礼行得很重了。
苏云来得时日也不短了,自然知道这礼有多重,在这众目睽睽之下,自然是要做出一番表态地。
再者受前世价值观的影响,她也不能让一个老人家给自己下跪磕头,那可是要折寿地。
三步并两步快速上前将老儒扶起,道:“老人家,当不得如此大礼,当不得如此大礼。”
老头激动地手都在发颤,被苏云虚扶了一把,那更激动了,拄着拐杖还是站立不稳,身边一年轻人立刻扶住那老头儿,低声道:“伯父,仔细脚下。”
“嗳,嗳。”
老儒连连应着,“夫人见谅……夫人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实在是得太好了,老朽一时激动,孟浪了,孟浪了。”
苏云脸色有些发红,这可不是她得,而是北宋的一位大儒的立身格言,她不过是拿来引用罢了。只是她太看了这句千古流传地名言的力量了,激动地又何止是这老儒一人?
当那些官员以及在场的读书人从这话中回过味来,纷纷忍不住发出喝彩声,激动如这老者者不在少数。
“陆大人,哎呀呀,老夫真是走眼了啊!”
邱延拱着手,“本以为吴国夫人只是精通农事,没曾想,这学识竟也是这般让人惊叹,陆大人真是好福气啊!有这等贤内助帮衬,何愁家业不旺?”
顿了下又道:“我们幽州百姓有福了!”
“这还得仰赖诸位同僚多多帮扶,一人力,人多力大,希望我等能同心协力,重现这幽州城的繁华!”
“下官定当唯陆大人马首是瞻,为幽州百姓谋福祉!”
城门外的一番见面与寒暄就在这种气氛下结束了,苏云也回到了马车上,挥手与民众致意,这让百姓们很兴奋。
这年头的百姓对于为官者有着一种莫名的尊敬与恐惧,一个县令老爷在他们眼中已如天一般,现在一个刺史夫人,还是被皇帝老人家封为一品的诰命夫人这般和蔼亲切怎能令他们不激动?
许多乡人暗自琢磨,回乡后可要好好把这事与乡邻一下,咱幽州来了大青天了!这夫人这般好,那做相公地还能差哪里去?
民众的想法素来朴实,他们所想得不过是吃饱穿暖,不受战乱之苦罢了。
上位者若是对他们有一点点和气,他们就会感激莫名,觉得生活有了奔头。
最是纯真的朴实,令人感动也令人感到悲哀。
民智不开,又哪里来真正的幸福呢?
不过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全把希望寄托在官员的道德上,没有完善的法律制度,这便是这个时代民众最大的悲哀。
入得城内,入眼所及地更是一片萧条,新刺史上任,任上的官员肯定是要做些手脚地,可就算如此,苏云也在那些民众麻木的神情里看到了悲苦与萧条。
多年的战乱,流离失所已让他们麻木了,没有经历过战争地不知和平的可贵,在江南一片歌舞升平中,这里的百姓已在战乱中度过了多个年头,他们不是没想过要跑,可跑出了幽州,他们又能去哪呢?
像常富贵这样的幸运儿是不多地,许多普通百姓是没有门路地,只能在此地混日子等死罢了。
苏云看着这一幕,感到一阵心痛。
这让她想起了自己那个时空清末时期的一些照片,长期被贫苦,天灾**与战乱折磨的民众也是这么一副表情。
双手不由自主地握紧,不管是不是为了丈夫的事业,她都要用前世所学的知识为本地民众谋一份福利,改善他们的生活。
苏云是那种干就干地人,而陆实被天子委以重任,又是这般的年轻,而他被逐出家门一事打击也是很大地,再加上苏云被宣颢睿绑架,陆实深感自己太没实力了,不管是为了证明给父亲看还是为了保护苏云,他也打算在这幽州做出点响动来。
况且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