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尚,你看先拿那个汉奸动手,市里的这些突击队员再这样下去,建武都要把我逼疯了。”
“那只能是方若,我一你就明白。
日本领事馆在日租界出资开办华天津日日新闻,日本当局看中方若是秀才出身,叉办过国闻报,尤可利用,即以天津日日新闻社长一席委由方若担任。
方若就任后,聘请同乡张颐为该报编辑,尽力为日本的侵华政策宣传,天津日日新闻的一切都必须听命于日本领事馆的意志,方若每日都得把新闻资料,社论稿件等送领事馆审核因而认识了日本领事馆的女职员豹子。
汤豹系旅日侨商汤某之女,其父入日籍,母亲系日本人,她精通华语,因工作关系常为方若作翻译,因此两人发生感情,汤豹愿嫁与方若为妻,方若当时一贫如洗,不敢娶妇,汤豹不以贫苦为怀,在日本领事馆同事和方若同乡的协助下,终结成夫妇,从此,报社与领事馆之间的联系均由汤豹进行。
当时两人生活比较清苦,为时不久,日本租界开展地区规划,方若在日本领事的照顾下通过汤豹将日租界街道规划图纸交与方若一份,约定除日本军部、领事馆、居留民团所划定地区外,特许方若在旭街北段购买民地建房。
方若与同乡和巨商密筹资金,购入日租界主要街道北旭街今和平路的大片土地,当时旭街由闸口街至鞍山道一带系河道和苇地,地价非常便宜,南旭街由鞍山道至锦州道一带土地为日商经营范围。
方若购入土地后,即成立利津公司,自任经理,在日本领事馆注册立案,资金五万五千两,实收五万二千两,其余三千两为红股,即发起人酬劳股。
利津公司主要股东是华俄银行买办王铭槐、汇丰银行买办吴调卿、元丰银号财东严筱舫等人,其余三千两红股,日本人中岛真雄及汤豹各占一千五百两,因股东多系大资本家,故易于筹集,在旭街北段很快便建成大批里弄和楼房。
公司还出租地皮由用户建房,订明年限十年至十五年,到期后房屋无偿收为公司所有,交租使用,由于日租界日趋繁荣,租地建屋者日多,如张弧,李正卿,王铭槐等人组织的三新公司,向利津公司租地建筑了新旅社,新园澡塘,新新电影院,其他如中华茶园,新明大戏院,物华楼金店,老九章绸缎店,恒顺当铺,老稻香村南味店等,凡在北旭街的高大楼房建筑物,地皮都租自利津公司,期满后收归公司所有,因此获得极大利益,公司财产猛增。
经三次增股,到一九三七年股金增至五十二万四千八百五十元,分作三千四百九十九股,重新印发股票。
利津公司初创办时,方若仅有汤豹名下红股十五股计一千五百两,并未付出实际银两,按增股比例,第一次升为三十股,第二次升为六十股,第三次升为九十五股半,约值二十九万余元,仅就经营利津公司这一项事业,方若就成为巨富了。
此外,日本租界尚有益津公司,经理郑杏村,系方若的妹夫。新津公司,经理丁士源,系方若儿女亲家,这两个公司,方若都有红股。
可以日租界除去日本人所有的土地房屋外,大部分属于方若系统的三个津字公司所有,益津公司获利也很厚,发展到法租界今山西路张勋所有的松寿里,亦由益津公司收购了。
方若家族在日本租界经营房地产,对日租界的繁荣,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日本强占中国土地开辟租界的侵略活动上,方若作了开路先锋并由此而发迹。
方若由于经营房地产而发家以后,由原住的福岛街仁寿里屋,迁到自建在福岛街中段今多伦道、山西路口的大楼房院内,有花园和假山。
日本领事馆为了祝福方若,在其住宅东面一条街命名为福方里,方若在承办天津日日新闻后,即将原名方城改为方若,原字楚卿改为药雨,方若曾对人过:若字是苦出头了,由于身体多病,不断吃药,故改字药雨。
这就是他十年发家的历史。”
“汉奸都有两下子,我不会认为日本人这样傻。有一句话得好,不是是个人都能当汉奸的。”
“后来他设立同俱乐部以广交游,那是从1914年开始,俱乐部由吕幼才任经理,金廷锡为管事,内设诗社,台球、餐厅、酒吧间、茶馆、烟铺,晚间有赌场,里面有麻将、摇摊、牌九等。
位于和平区荣吉大街20号,由正院、侧院、后院三处三层建筑构成。
正院及侧院为公共空间,各设有等级不同的娱乐场所若干。
后院隐蔽在正院侧后方,为私宅式建筑,估计是招待特殊客人的场所或主人的隐身处。
俱乐部还是方若与钱币收藏家们的定期聚会场所,民国著名钱币收藏家周谱生、郑家相便是这里的常客,他们时常是边喝咖啡,边彼此欣赏藏品。
无巧不成书,同俱乐部斜对面便是天津有名的恒利金店,方若等人的很多藏品都是从此购得的。
每逢年节,悬灯结彩,举办灯谜大会,名为同俱乐部,而日本人并不参加聚会,而因地处同庆后,接近三不管,高官富绅也不前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