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苏联远东港口,也是河海转运站,中国传统名称叫做庙街。
它位于黑龙江下游,溯江而上南达共青城和哈巴罗夫斯克伯力,沿江东下80公里至黑龙江的江口,出鞑靼海峡通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这里也为水路交通枢纽。
城市依山傍水,沿江两岸为山地。
港口分内,外港,共有码头十余座。
水深5-20米。
入海航道两条:北航道水深约5米,南航道水深约米。
季风气候,4-8月多雾。
平均气温:月是159,1月是-226。
11月至翌年4月为冰冻期。
我用钢卷尺量了碑的尺寸,高120宽0厚2
令人不解的是,史料记载此碑高20宽122也与实际测量不符,并且几乎相差一倍。
想不到国内资料对-重建永宁寺记碑的尺寸记载,竟然也是误记,误传。
我们沿用上百年的史资料,竟然是错的,明我们对飘零海外的永宁寺碑亲近得太少啊。
在中国传统化中,石头都是有灵气的,与永宁寺记碑面面相觑,真有点儿有许多话要询问,要倾吐的感觉。
我又惊诧地发现,石头的灵气在这块碑上再次表现出来,即左边圆头额下那块黑色石胎记,活生生一对睁大的眼睛。
一只面朝西中国方向,眼神中充满张望、希冀的神情,另一只眼则紧闭着,似发泄着一种莫名的愤懑。
史料记载,永宁寺位于黑龙江下游东岸特林村以北24公里的江岸石崖上,是永乐十年1412年亦失哈到该地巡视时建的佛寺。
寺旁有两块石碑,一名永宁寺记立于永乐十一年,刻0行,每行64字。
一名重修永宁寺记,立于宣德八年14年,刻0行,每行44字。
两块碑均记载了明创立奴儿干都司的经过,叙述了亦失哈巡视奴儿干的简要过程。
亦失哈是和伟大航海家郑和颇为相似,但两人都是太监。
郑和七下西洋,亦失哈七巡奴儿干。
难道我们还真的不如两个太监
终于到了向往已久的黑龙江尽头了。
我终于完成了从黑龙江源头到黑龙江尽头之旅,这也是我的心路历程之旅啊
好远好远的路啊。
这就是黑龙江的尽头吗黑龙江就是在这里入海吗这是长长的400公里的跋涉啊这里是黑龙江把自己融入大海的地方。
黑龙江的生命在这里终结了,但它以又一种方式在大海中永不干涸,黑龙江在大海中获得了永生。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祖国的南端。
世上本无越南国,在中国统治越南之前,当地只有一些部落组织,主要由京族,傣族,苗族,土族等少数民族组成。其中最主要的民族--京族,是从我国南部移民而来。
公元前20年,秦时的龙川令赵佗,率军入驻越南北部一带,将其与两广地区并称为南越。
至公元前111年,当时的西汉正式将南越并入中华版图,设置其为交趾郡,此为越南受我国统治之始,凡千余年。
唐末,天下大乱,各地军阀拥兵自重,对抗中央政权。
公元906年,交趾军阀曲承裕窃取节度使一职,次年曲病亡,其子曲颢即位,仍称节度使。
不久,后梁广州节度使刘严自建南汉,与交趾军相攻,其时曲颢已死,其子成美在位,因作战不利,为南汉所并,随后杨廷艺被南汉委任为交趾节度使。
六年後,杨为其牙将所杀,其亲信吴权乘机夺位,后于公元99年败南汉军,并仿南诏例,自称为王,并建吴朝。
然其实质不过等同于南汉,南唐等中国地方政权,许多越南史学家将公元99年称为越南**之始,完全是一厢情愿之,缺乏应有的历史根据。
吴权作为一个汉人军阀,他所以建立吴朝不过是为了满足个人野心,谋求更大的权力,根本谈不上什么反抗异族统治,追求民族**。
他的行为同曲承裕是一脉相承,所不同者,使他比曲胆子更大,走的更远而已
北宋重新统一中原,此时的越南统治者表面上向宋廷纳贡称臣,而实际上却与大理南诏互成犄角之势,共同对抗中央政权。
此二国狼狈为奸,惺惺相惜,只因二国具由中华叛将立国,性质相同,而两者中更以越南为甚。
从北宋开始,越南历代统治者屡屡侵扰中央政权,并举兵南下侵占中国属国占城。
最可恶的是他们炮制出一种叫做字喃的劣等字以取代中,这是裸的抗拒中华明,以让越南普通百姓忘却他们原来的祖国。
这样经过上千年的化异化,越南终于完全离开了祖国的怀抱,咫尺之隔却成天涯。
但历史是永远无法改变的,一如他们不能改变他们的姓氏,历史对我们:“越南曾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华明造就了越南,没有中国就没有越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