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21221
夏灵帝,这个名字在史书上很平庸,他不是伟大的帝王,后人总将他和玉和婉并列在一起起,人们是因为玉和婉才记住的他。他在位之时,没有饥荒灾年,没有外敌入侵,是十分平静的七年,他甚至也没有深刻的类似如今帝后的爱情,他的嫔妃很多,玉和婉的位分不高不低,只是众多夫人的一位。
玉和婉的惊世之举将他独独从夏族国君中挑出来,但是史书上给他的笔墨依然很少,他就没有大书特书的事情,那七年过的如流水一样的安静,只有他的暴毙留给世人太多的疑问,玉和婉喋血观星台,究竟与他有没有关系。
这些,夏俞作为皇权的继承者自然有了谜底。夏灵帝,是夏族的背叛者,正是由于他的不恰当不明智,才导致夏族的秘密泄露出一丝来,引出了那几句惊天的谶语。
他是逃出皇城的,最后的去向不知所踪,只是凭借王族其他人来感知夏族血脉的相连,确定他已经死去,这样就有了新的后继者,上位平息了当时的骚乱,他的尸骨没有被找到,后来的几代帝王也曾偷偷寻找,都没有发现,最后连夏族都将他忘却了,他的陵寝里只有衣冠,这是后人的宽待,留给他的几分颜面。他的谥号为灵,是后继者对他的斥责,他枉活一世,却泯灭性灵,被外物奴役。
按理,他身死是不能进皇陵的,他是夏族的背叛者,更可笑的是,这般做是因为爱情。皇帝深情,夏俞自然是装的,而真的在权柄上让位爱情,对皇家本身就是极大的讽刺了,生死相随,不离不弃等等诸如此类的混事更是不能饶恕。
夏俞对待这骸骨,心中也如先辈一般,觉得不能接受。夏俞听着步逸的话,不由警觉,夏灵帝的尸身居然出现在天谕局,步逸的意思是正因为天谕殿的镇灵,所以无法被王室发现,夏俞在此时终于真正意识到谶语并非是几句空话,当时必然是有什么事情发生了,先知选择了沉默,昆仑境没有动作,除了那几句耸人听闻的谶语广传世间,人间继续祥和,而现在看来,以前因映照后果,今日的一切都不是凭白出现,都有因果。
夏俞在当政的这些年一直没有直接和昆仑境打过交道,昆仑境总是保持克制的沉默,这时候他才看到了昆仑境的态度,他们一直处于旁观的状态,他们不认为在以前或是现在出手是好的时机。他们为此也等待了三百年。
步逸的话,意思很清楚,他以夏俞都未知的秘密逼他后退。步逸确实是求和来着,然而他是占优势的那一方。步逸要他灭度魔功,让步于修真界,而昆仑境将奉给他一个保密的承诺。
夏俞皱起眉头,这是挟持。而这个挟持竟然忍耐了三百年,似乎只是在等待天谕殿倒塌的那一瞬间,昆仑境才捡起这桩三百年前的秘密。
谶语中第一天象的出现,究竟惊醒了什么人的尘梦
夏俞的眼神直视他,步逸懂得这个帝王的意思,他在这不够,不够平息自己的愤怒,不够让他眼睁睁的看着无知之人藐视自己的威严。
步逸笑了笑,他的手在空中虚晃了晃,他抛出了个夏俞很难拒绝的条件。
夏俞略感疑惑的看着步逸,他当然明白他指的是什么,正因为如此他更加不能理解,步逸是在流传世间已久的一篇章,这流传上还有自己推波助澜的造势,章就是李贽的策时论,步逸是在表示昆仑境他们愿意帮助王室建立国教。
这本是动摇修真界根基的举动,步逸却很干脆,昆仑境在诚心追求与王室的合作。
惊仙阵的消失,先知的群体自杀,昆仑境的人站在这里,似乎不为所动,继续百余年前的诚心,夏俞不禁疑惑,他们如此耐心等待是在等待什么的发生,这甚至要以维护王室作为基础。
...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