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要】苏俄驻军外蒙古,越飞、顾维钧恢复中苏邦交谈判;《孙越飞宣言》……
却,苏俄驻华特命全权代表越飞来华,为的是恢复苏俄与中国的邦交。
原来,十月革命后的苏俄经历了艰难的国内战争时期;最后,苏维埃红军击败了由俄国保皇党等组织的白卫军与众多国家的联合武装干涉,才使苏维埃政权得到了巩固。虽然,苏俄渡过了国内战争的艰难时期;但是,由于苏俄的政权性质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就仍长期受到西方各国的抵制而不予承认;故而,苏俄亟需与各国政府恢复邦交关系,以改变孤立状态。
由于中国的北洋政府对于苏俄曾经发表的《对华宣言》,至今尚未做出正面回应;于是,一九二二年七月二十六日,苏俄任命阿道尔夫·阿卜兰莫维奇·越飞为驻华特命全权代表,前来中国欲与中国政府谈判,谋求恢复中苏邦交。
当时,中国存在南、北两个皆名为中华民国的政府。但由于孙中山领导的处于广东的中华民国政府,因粤军兵变而处于瘫痪状态,连孙中山自己也被迫离开广东回到上海了。
而定都北京的中华民国政府,虽然几易其主而今被直系军阀窃取了;但毕竟是自从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皇朝以后就成立而存在了的,至今仍被国际社会所承认;况且,北京政府已行所谓的法统重光,似乎具备正统性;所以,北京政府比起孙中山的南方政府来,其对于中国的代表性也就显得较为名正言顺。
因此,越飞打算暂不与孙中山接触;而是直接飞往北京,去与尚可算是能代表中国、名亦为中华民国政府实是受直系军阀操纵的北洋政府谈判了。
而北洋政府虽然一直来跟随西方列强起舞,不愿承认苏俄。然而,十月革命胜利已过去多年了,苏俄政权已经巩固难再撼动;且苏俄毕竟是一个横跨欧亚的大国,中国与其紧邻,岂可长期无视其存在?而刚结束不久的华盛顿会议上,西方列强终于全面而具体地讨论了中国提出的废除不平等条约等问题;并签署了《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明确规定:“尊重中国之主权与**,以及领土与行政完整。”从而,推翻了《中日民四条约》即《二十一条》及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中有关中国山东问题的条款;迫使日本吐出了他的战利品,将山东半岛归还给中国。
如此,算是让北洋政府挽回面子而脸上光鲜了许多;代表中国出席华盛顿会议的王宠惠、顾维钧等人也因此觉到了荣光,颇受国人赞誉。所以,华盛顿会议确实让中国人感到扬眉吐气了;因为,这不仅让中国收回了山东半岛;而且,世界从此开始正视中国了。
此后,北洋政府觉得自己的腰板似乎硬了许多,开始趾高气扬起来也乐于与外界打交道了。
而中国与苏俄之间也尚有诸如外蒙古、中东铁路等问题存在,北洋政府也正希望能通过对等谈判解决这些问题,以期收到与华盛顿会议上解决山东问题同样的效果。
因此,当越飞前来北京谈判时,北洋政府觉得不该再推诿了;于是,以礼相待,由已任外交总长了的顾维钧与其谈判。
开谈前,越飞专程去了一趟洛阳,与直系军阀首领吴佩孚晤面。
因为,越飞知道,北京政府实际上由直系军阀操控;而吴佩孚虽然没有在政府中任职,但凭着他的实力,却是一位在直系中能呼风唤雨的实权人物;所以,越飞先去与他接触,测一下北京政府这潭水的深浅。
而此时的吴佩孚,也正竭力想标榜自己;在将黎元洪从新扶上台行法统重光的同时,对于已在其掌控中的鄂、豫等地推行了所谓的开明政治。特别是,当其治下的京汉铁路工人要求成立俱乐部时,吴佩孚表示了宽容而没加阻挠。
如此,在国人眼中,吴佩孚虽是军阀,却也是一位难得的民主、开明、宽容的治世能人,一时间倒是确实让其捞取了较好的声誉。加之吴佩孚治军有方,能击败奉军而独掌乾坤,在军、政界中颇具威望。
所以,洛阳之行后的越飞,也对吴佩孚甚是好感印象颇深;因此,越飞在向其上级报告时,曾称颂吴佩孚为正在成为核心政治领导人物;以至于苏俄中央领导层也对吴佩孚有了好感,并一度看好于他且有与其建立良好关系的意向。
然而,当越飞回到北京与顾维钧正式开始谈判后,越飞的高兴劲就没了。
因为,谈判一开始,顾维钧开门见山地提出了“欲恢复中苏邦交,须得先解决外蒙古与中东铁路问题”;越飞顿时觉得如同被当头泼了一盘冷水,预感到谈判必定棘手了。
因为,顾维钧是代表北京政府进行谈判,但真正在后面操控的却是直系军阀中的实权人物吴佩孚等人;所以,当顾维钧在谈判桌上抛出如此棘手的几个问题后,马林立即觉到了难以期待北京政府中的实权人物能表现出对苏友善;因此,一度对吴佩孚的好感也就荡然无存了。
此时,苏俄在外蒙古以“保护蒙古人民革命政府”之名驻有军队;北洋政府中的实权人物无论是曹锟、吴佩孚还是张作霖,都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