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要】僧格林沁剿捻失利,命亡高楼寨;曾国藩剿捻,无功而返……
却,捻军被僧格林沁击败后,不得不撤出安徽,欲去河南投奔赖光。赖光闻知捻军前来投奔,也乐意接受。不久,两军在鄂、豫边界会合;随即,合二为一组成了一支新的队伍,并共推赖光为首领。
赖光接收捻军后,继续沿用太平天国的年号和封号,保留张宗禹的梁王衔,任化邦的鲁王衔;另外,封李允为魏王、牛宏升为荆王、张乐行的侄儿张禹爵为幼沃王。接着,赖光又对捻军进行了改组;除保留捻军原来的五色旗编制外,全军易步为骑;很快的,原来以步兵为主的捻军就被改编成了一支骑兵,战斗力大增。
僧格林沁取得雉河集大捷,擒杀捻军首领张乐行后,十分骄傲得意;于是,又督师紧追,欲全歼捻军殘部。僧格林沁尾随追击,直至鄂、豫边界。
而此时的捻军,因元气尚未恢复,不宜接战;但因赖光已将捻军改建成骑兵,更宜于流动作战;所以,赖光决定利用自己的长处,与僧格林沁玩起捉迷藏的游戏来了。清军前来,赖光即率部退至鄂北,远遁而去。
僧格林沁仍尾随不舍,令其部将翼长恒龄、成保及副都统常星阿等前锋进抵鄂北的枣阳。
赖光探知僧格林沁前锋的兵力有限,遂又决定与之交战,以挫其锐气。于是,两军在襄阳一带激战,僧格林沁的前锋被赖光击败。赖光取胜后并不恋战,即回师北上进入河南。
僧格林沁失利后并不甘心,还是紧追不舍。
捻军因襄阳一战取胜后军心大振,且新增骑兵灵活善战,皆欲雪雉河集兵败之耻,为沃王张乐行复仇。赖光顺从众意,遂又在河南的邓州驻军,并于邓州西南的唐坡挖壕筑垒,专候僧格林沁的追兵到来。
数日后,僧格林沁率部追及,即分兵左、中、右三路发动进攻。
赖光则率领捻军骑兵,予以反击;此时,捻军士气十分高昂,骑兵更是跃马欲试。因此,僧格林沁的右路步队,很快就被捻军的骑兵击溃;然后,捻军骑兵又从侧后抄袭清军的中、左两路,再次大败僧格林沁。
赖光取胜后即撤军,绕经伊阳,返回豫中的鲁山。
僧格林沁虽然再次战败,但仍不死心,又一路追来。
然而,当僧格林沁所部追入鲁山,半渡滍水时;忽然,赖光率捻军回兵猛击。清军大恐,僧格林沁的部将营总富克精阿、精色布库等人先自奔逃,所部随即大溃。
赖光率军乘胜掩杀,先后毙敌翼长恒龄、副都统舒伦保、营总保青、常顺等多人;僧格林沁本人幸亏在总兵陈国瑞的掩护下,才保住了性命。
鲁山大捷后,赖光再次主动撤军;经叶县北走襄城、禹州、长葛、新郑,转入尉氏境内,欲甩脱清军的尾随。
然而,清军虽经邓州、鲁山两次大败后元气大损,但僧格林沁觉得如此败绩难以向朝庭交待,也就更是气急败坏了;他把一肚子的窝囊气全出在了部属的头上,将兵败之责推给了部下;于是,僧格林沁将率先溃逃的富克精阿、精色布库处斩,欲以此镇慑部属重振军心;然后,又令部队再尾随追击,必欲雪兵败之耻。
来年二月,僧格林沁率军追到尉氏时;赖光所率的捻军却已南下,经鄢陵、临颍、郾城、西平,攻打汝阳去了;待等僧格林沁尾随赶到汝阳,赖光却又率部离开汝阳复又转而北上了。接着,捻军经确山、遂平、西平、郾城、睢州等地后,进入了山东境内。
就这样,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僧格林沁尾随捻军之后穷追不舍,从豫西、豫中、豫东、豫南,一直追到山东;兜了如此大的一个圈子,行程达数千里;所部几被拖得精疲力竭,且又屡遭挫败伤亡惨重;将士多有怨言,僧格林沁自己也被拖得寝食难安疲惫不堪。
捻军进入山东后,又经曹县、定陶、城武、嘉祥、汶上、宁阳,进抵曲阜。
山东巡抚阎敬铭见捻军来犯,即派遣布政使丁宝桢率部进入兖州防堵;丁宝桢曾因钦命镇压山东的白莲教首领宋景诗的黑旗军起义中,因擅议招抚而被革职留任;正欲将功补过,于是率部堵截,欲与尾追的僧格林沁前后夹击捻军。
为免遭清军的前后夹击,赖光命部下撤离曲阜,转向北趋宁阳、东平;因此,丁宝桢欲与僧格林沁前后夹击捻军的打算也就落空。而捻军在转战途中倒是又击败了清军总兵范正坦部的拦截,然后继续北上东阿、平阴、肥城。
僧格林沁虽屡战屡败,但仍尾随不止纠缠不休,倒是也使赖光甚感头疼。赖光这才决定设法返回江南,以甩掉僧格林沁这条令人讨厌的尾巴。因此,到了肥城后,赖光命令部队忽然转头南下重回宁阳;然后经兖州、邹县、滕县、峄县、兰山、郯城,进入江苏。
然而,刚入江苏,即传来了太平天国天京陷落的消息;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已不存在,赖光也就绝了回江南的打算。于是,赖光所率的捻军在江苏境内的赣榆、海州、沐阳、邳州转了一圈后又返回郯城;然后,从新进入山东,抵达菏泽。捻军既不能南下,又无根据地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