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要】英军入侵**,《拉萨条约》。同盟会成立,萍、浏、醴起义、黄冈起义、七女湖起义……
却,慈禧太后正欲实施新政,以挽救垂亡中的满清皇朝时;谁知,青藏高原上又起烽火了。
这块地处西南边陲、藏民族聚居、被后世称为**的疆域,历来属于大清皇朝的版图。
早在公元七世纪,十三岁的松赞干布即位藏民族的赞普后,很快统一各部,定都逻些,在青藏高原上建立了吐蕃王朝。
唐贞观八年,松赞干布遣使赴唐求婚;唐太宗李世民将成公主许配给他,于是留下了成公主入藏联姻的佳话。
唐贞观二十三年,唐高宗李治又授予松赞干布附马都尉之职,封爵西海郡王;从此,汉、藏也就更是亲如一家了。
唐天宝十四年,吐蕃王朝的赤德祖赞被臣下谋害,开始经历了长达四百多年的****与分裂,吐蕃王朝随之消失。
后来,蒙古人进入中原建立元朝的同时,也征服并统一了**。元朝还在藏族地区建立地方政权,设置吐蕃宣慰司;后来,元皇朝又将青藏高原划分成了名为朵思麻、朵甘思、卫藏阿里等三个行政区。
以后的明、清两朝都承袭了元朝旧制,在青藏高原上建有地方行政机构;具体区划上虽然略有变异,但受制于中原皇朝的管辖这一事实却始终没有改变。
清雍正二年始,还设置了钦差驻藏办事大臣一职,以增强中原皇朝对**的统治。
且因为,青藏高原乃远离中原的边陲之地,中原皇朝对其的统治不免感到鞭长莫及。满清皇朝基于这一现实,又考虑到藏民笃信佛教;于是,清康熙皇帝与雍正皇帝先后册封了藏族地区的两大宗教领袖****喇嘛与****喇嘛,承认他们的宗教地位;满清皇朝希望借助于俩人身为宗教领袖的地位,对笃信佛教的藏民摄政管理;从而,也开始了藏族地区独特的政、教合一的地方管理模式。
果然,这块远离中原热土、几乎与世隔绝的雪域高原,在大清皇朝饱受战火摧残的岁月中,倒是平静地度过了许多时日。
然而,大英帝国在鲸吞了印度半岛后,就觊觎这块圣洁的土地了。
早在一八七五年,英国政府已藉口马嘉理事件硬是敲开了清皇朝西南边陲的大门;并由云南入境进行了多年的探路活动,为入侵**做准备。
此前,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尼泊尔已归入英属印度联邦,英国政府还强占了与尼泊尔接壤的哲孟雄地区。
哲孟雄地区,是尼泊尔族、锡金族等民族聚居地,藏民称其为登疆。
公元七世纪,哲孟雄曾属于吐蕃王朝;至公元九世纪,因吐蕃王朝瓦解,哲孟雄才成为一个**的部落;然而,其境内的寺院却仍隶属于**各大寺庙;所以,仍与**及清皇朝藕断丝连地有着扯不断的关系。
哲孟雄被英国政府强占后,清皇朝虽然无力护卫,但却一直没有承认其合法占有,这也使英国政府心中不爽而耿耿于怀。
不过,英国占据哲孟雄后,终于有了另一条进入**的通道,而且比起由云南走茶马古道入藏来得更为便捷。
光绪二年,中英签订《烟台条约》及《入藏探路专条》后,英国人进入**合法化了;于是,英国政府就派遣了大批传教士从哲孟雄经隆吐山入藏活动;名为传教,实际上是为日后的入侵**探路。
同时,英国驻华公使还向清政府提出了应允其与**通商;清政府担心其醉翁之意不在酒,若以通商之名而行入侵之实,如之奈何?于是,驻藏大臣硕一面呈禀报;一面在与哲孟雄交界的隆吐山要隘设卡,以防居心叵测的英夷来犯。
英国政府见自己的意图已被洞悉,且清政府有所戒备;于是,干脆明火执仗地公开实施入侵了。
一八八八年三月二十日,英军少校拉累诺率部突然向守卫隆吐山的藏军发动袭击,藏军被迫奋起抗击。
藏军的武器甚是简陋,只有火绳枪与抛石器;然而,只有如此简陋武器的藏军竟然毙敌百余人,令英军付出了不的代价。
翌日,英军再次发动进攻;藏军终因力量悬殊而不敌退守春丕谷,隆吐山要隘失守。
接着,英军又攻占了亚东等地;硕赶紧从林芝、波密、边坝等地调集了一万多援军,这才把英军阻截。
于是,硕组织反击,下决心要把英军赶出境外。
然而,此时清政府却打算与英政府妥协;于是,将硕撤职,调云南布政使升泰为驻藏大臣,前往**主持议和。
于是,一**○年三月十七日,《中英藏印条约》签订;不久,又签订了《中英会议藏印续约》。从而,清政府正式承认了英国对哲孟雄的占据,并划定了藏、哲边界;同时,向英政府开放亚东商埠,英政府还在该地享有治外法权。
英政府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后,才退回到了哲孟雄。
因为,这两个《条约》非但使华夏民族再次受辱,而且也损害了藏民族领主阶层的利益;所以,升泰在遭到国人唾骂和谴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