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2章 中日密约再辱国 庆龄中山结伉俪(1/6)

作者:胡世奕
【史要】中日密约《二十一条》,段祺瑞辞职;孙中山与宋庆龄喜结伉俪……

却,日本夺取青岛后,日、德之间的战争结束,山东半岛落入日军的控制之中。

袁世凯自知难以抵挡日本的侵略,提过几句抗议后就喑哑了;再,青岛本来就为德国占有,中国早已对该地丧失了管制权;而今,无非是换了一个主而已,强盗替代窃贼换汤不换药;因此,北京政府也就麻木得有点无所谓。而袁世凯因被他的宝贝儿子用假的《顺天时报》灌了**汤后,一直飘飘然的做着皇帝梦;以为其欲称帝的国内气候已成,只是缺少国际上的支持了,也就更不愿为了区区的一个胶州湾而得罪了日本。

然而,日本政府并不满足于此,占领青岛与控制山东半岛并不是日本参战的最终目的。

日本参谋次长明石元二郎在致朝鲜总督寺内正毅的信上就直言不讳地:“欧战让日本获得了占据胶州湾的可乘之机,而占据胶州湾不过是根本解决中国问题的其中一步棋。”

明石元二郎的话倒是一言道破了天机。

其实,还在青岛战役打响之前,有个日本浪人内田良平就向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大隈重信呈交过一份《对华问题解决意见书》;因为,内田良平是日本黑龙会的发起人,故又称为《黑龙会备忘录》。

内田良平在《意见书》中建议:“日本应趁中国目前尚未强大且孤立无援之机,胁迫中国与日本签订秘密《条约》,使中国成为日本的保护国。同时,要支持中国的反袁力量,以促成中国内乱;令袁世凯感到危机,迫使他依附日本;且又要鼓动中国的帝制复辟活动,使中国的政体能与日本保持一致,为今后中日合并创造条件。”

内田良平的这些建议旨在最终吞并中国,可谓阴毒透顶,且与明治政府的国策及大隈重信首相所思不谋而合。

于是,大隈重信召集军、政要人,参照内田良平《意见书》中的建议,以日本实现独霸中国为宗旨,探讨并研拟了多个《侵华方案》;最后,决定向中国提出涉及领土、政治、军事、财政等诸多方面的无理要求,并以《件》形式秘密交予中国。因该《件》内容分为五大部分,共二十一个条款,故俗称其为《二十一条》。

《二十一条》五大部分的主要内容分别为:一、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山东省不得让与或租借他国。二、承认日本人有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居住、往来、经营工商业及开矿等项特权;旅顺、大连的租借期限并南满、安奉两铁路管理期限,均延展至九十九年为限。三、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附近矿山不准公司以外的人开采。四、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让给他国。五、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中、日合办警政和兵工厂。武昌至南昌、南昌至杭州、南昌至潮州之间各铁路建筑权让与日本;日本在福建省有开矿、建筑海港和船厂及筑路的优先权。

日本政府在《二十一条》中完全暴露了欲独吞中国的企图,并强迫中国政府接受。

不过,大隈重信也知道,袁世凯早在朝鲜时期就与日本人打交道了;一直来,因两国不断摩擦、交恶,当时身为满清大臣的袁世凯就对日本无甚好感。而今,袁世凯接过满清的天下,坐上了大总统的宝座;翅膀较以前硬了,岂会甘愿屈从于日本?虽然,袁世凯似乎没敢对日本不,但那只是畏于日本的武力,恨自己力不如人才不敢吭声而已,其心底里却是不信任、也不服日本的;现在,由日本单方面提出《二十一条》,袁世凯必定难以接受。

但是,大隈重信已顾不得这些了;在他觉得,欧战方始正是天赐良机切不可错过。因此,大隈重信自信,在这场政治豪赌中,日本必定是只赢勿输,而且也只能如此。

在大隈重信的盘算中,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袁世凯答应了;那么,日本就能轻松地替代西欧列强控制中国。中国的政、军、财诸方面被日本控制后,形成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待西欧列强战后回华,也就不得不面对既成事实而徒叹奈何。如此,日本占有了中国,进而就能称雄世界。另一种是,袁世凯不答应;日本则可藉口大举进犯,以武力胁迫中国屈从。因为,而今的中国尚无抵抗日本的能力;列强疲于欧战,即使有同情中国的也无精力可前来干涉;而尚未介入欧战的美国,料定其不愿独力帮助中国而与日本为敌。所以,中国若想避免战争,只有答应的一条路可走,别无其他选择。

同时,大隈重信已探知,眼下袁世凯正欲称帝;只因缺少国内、外的支持,才怯而不敢为。大隈重信觉得,这也是个可以利用的又一个机会;那就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交换条件,或许能诱使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

大隈重信思定后,即指令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依计行事。

一九一五年一月十八日,日置益谒见袁世凯,直截了当地提出了要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交换条件就是“日本支持袁世凯称帝”;此外,又添加了一个交换条件,即“答应归还胶州湾”。

其实,所谓“归还胶州湾”无非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