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家丑不外扬,小夫妻之间怎么闹,也别让外人知道才好,特别是赖彩萍之流,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她看自己笑话。不等身子站稳,巧儿就做作的推搡瑾瑜,死要面子的娇嗔道:“大少爷,没见有人看着么,搂搂抱抱的成何体统!”
偏偏瑾瑜心里不爽,没有理会巧儿的眼色,因极其厌恶赖彩萍,自是懒得和她搭讪,抽身就走,巧儿推了个空,重心不稳,向前踉跄了几步才稳住身形,看起来颇为狼狈。
此时巧儿还不知道,瑾瑜因军功取得功名的事情,早被刘姥姥传得神乎其神,刘姥姥最是能侃,二进荣国府时,信口杜撰大雪天抽柴火的女孩子,哄得宝玉惜香怜玉起来,对那个成仙的美少女念念不忘,更别说瑾瑜杀敌立功的经历本来就很惊险刺激,被她绘声绘色的渲染,村里人简直就把瑾瑜敬若天神。
故事中的英雄原本就是赖彩萍心仪的男子,自靖琪搬去正院儿准备春闱,赖彩萍备受冷落,夜静时想起和瑾瑜的过往来,对自己当初的选择懊悔万分,待听得瑾瑜如此英雄了得,竟像是着了魔似地,每日里都要来念慈苑晃悠半天,感觉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瑾瑜的气息。
“大少爷……”
看到瑾瑜进了院门,赖彩萍激动得心肝儿一阵扑通乱跳,迎上前去打招呼,却被无视,黯然神伤之余,寻思二人的尴尬光景,恍然大悟,瑾瑜似乎在给巧儿脸子看。
这个发现让赖彩萍心理平衡了许多,嘴角朝下弯出讥讽的弧线来,幸灾乐祸的笑着和巧儿打招呼道:“巧姐儿别来无恙,夫妻之间,哪有那么多繁文缛节,倒是大少爷把小姐夹在腋窝里,原也轻慢了点。”
不是不晓得贾府如今重新获得圣恩。不过,赖尚荣极善于钻营,自打那日认识了忠顺王爷,就一味的巴结。投在他的门下,有了亲王做靠山,赖彩萍自是没把巧姐儿放在眼里。
对于赖彩萍和靖琪少爷的事情,巧儿也从青儿那里听了个**不离十,自从瑾瑜被判充军。巧儿千里寻夫,靖琪就颇为内疚,认为这一切都怨自己不该娶了赖彩萍,整日躲在书房里,以温习功课为由,拒不见人,赖彩萍任性惯了,在刘家依旧摆出大小姐的款来,指望着刘夫人来迁就她,岂知刘夫人并非好相与之人。拿捏着赖彩萍既已嫁入刘家,等于就是自己手中的质子,只要刘家不去虐待赖彩萍,赖大人断无毁了女婿的前途,再把女儿接回家去的道理。
赖彩萍口无遮拦,惹怒了刘夫人,不说想办法化解矛盾,只是一味怨恨刘夫人怂恿靖琪冷落自己,如此一来,刘夫人倒真较上劲儿来。等赖夫人寻上门来,不等她张口替女儿理论,先就夸奖自己的儿子,说是自娶了彩萍。小夫妻太过恩爱,靖琪整日沉迷于闺房之乐,老爷原担心他把功课荒废了,没想到春闱将近,他竟也知道节制,能够沉下心来温习功课。彩萍也十分识大体,支持夫婿潜心向学,这都是赖夫人教导有方,儿子媳妇如此懂事,实在令人欣慰。
赖夫人听了哑口无言,责备靖琪的话自然是难以说出口,总不能说自己女儿耐不得寂寞,要靖琪潜心画眉之戏,荒废圣贤书典吧。愣怔半响,反倒跟着夸奖靖琪一番,只盼着靖琪早日考取功名,那时便再没理由疏远冷落彩萍。
如此一来,靖琪索性躲着赖彩萍,除了吃饭难得出书房一次,烦闷时,避开赖彩萍的眼目,悄悄去刘姥姥家和板儿兄妹套近乎,以便打听瑾瑜和巧儿的消息。
娶亲之后,靖琪的野性收敛了很多,或许是爱屋及乌,对青儿也格外温和,一来二去,青儿倒成了他排解烦忧的知心朋友。
闲话少叙,且说巧儿听赖彩萍语气不乏嘲讽之意,当下笑出一脸的烂漫来,就像闺阁密友一样,神秘兮兮的对赖彩萍道:“丫头,这你就不懂了吧,男人呢,有时候就像长不大的孩子,偶尔会闹点小脾气,那是因为他太在乎你,希望引起你的注意,若是,他连见你一面的兴趣都没了,那才叫悲催!”
赖彩萍,你父女恩将仇报,害得本姑娘九死一生,你竟然没有一点内疚之心,怎么,真想和你家大小姐分出高低贵贱来吗?没问题,看在你从小服侍本小姐的份儿上,我倒不在乎继续陪你玩玩。
明明是戳别人的痛处,却做出一脸的纯洁善良来,貌似不计前嫌的笑问道:“对了丫头,靖琪是不是也常对你撒娇耍耍小任性?”
巧儿一口一个丫头,外人听起来只当二人亲近,不过,对于名符其实的做过巧姐儿丫头的赖彩萍来说,这个称呼可就显得十分刺耳,心里恨恨的想着,巧姐儿是故意拿靖琪来嘲讽本小姐,还是真的不知道本小姐和靖琪已经好几个月没在一起了?
“靖琪不是像个孩子,根本就是还没长大……”赖彩萍说的很是含糊,你可以听成靖琪经常像个孩子一样撒娇,也可以理解为别的意思。
“呵呵呵……”逗乐子要等闲得无聊的时候,这会儿没心思陪她耍嘴皮子,巧儿打着呵呵,故意晒幸福刺激赖彩萍,话中有话地得瑟道:“丫头,你就慢慢的等靖琪长大吧!本小姐失陪了,屋里那个耍小性子的大男孩等着我去哄他呢。”
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