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_分节阅读_196(1/3)

作者:miss_苏
热门推荐:、 、 、 、 、 、 、

通地的大书架最上头的古籍。.s.那里太高,吸尘不易,这才积了灰尘。

“吓我一跳……”色空摇头微笑,“听你声音从上面来,我还以为藏经阁出了梁上君子。”

兰泉耸肩,“你就不能当是天上来人了?”

“需要焚香相迎么?”色空也回敬,“天人,别告诉我,你在看《贝叶经》。我记得你的悉昙梵还没熟练。”

-----------------

【中秋假期结束啦,大家要打起精神来好好上班、上课咯!(_),某苏的更新也将恢复正常时间,先更0字,上午继续~~~】

正 一树一菩提(第二更)[]

在造纸术还没有传到古印度之前,佛教的经都是针刺或者书写在贝多罗树的叶子上,所以最古老的佛经被称为“贝叶经”。唐玄奘西行取经,取回来的经书也都是贝叶经。唐玄奘后在长安译经,这才将书写在贝叶上的经转化成纸张经书。那65卷珍贵的贝叶经被珍藏在大雁塔内。

国佛教为汉传佛教,所以随着佛教的东渡,有些贝叶经也随之被逮到了国去。珍贵的贝叶也成为国许多寺院的镇寺之宝,拥有贝叶经的寺院才敢自称为“古刹伽蓝”,所以拥有贝叶经的寺庙也才香火更旺。尤其当国的佛教在当代发生性质的变化,寺庙更像是旅游景点和追求经营利润的企业,所以拥有贝叶经就更加成为招徕香客和游人的卖点。

作为梨本家族的家庙,鹿苑禅寺有幸藏有许多贝叶经。当然,这当中除了古往今来传下来的镇寺之宝,更有当年战时梨本家族从亚洲各国强夺来的珍贵的贝叶经。

只是那些贝叶经全都是用悉昙体梵写就,极难辨识;再者因为其极其珍贵,所以一般人难见真容。

兰泉在鹿苑禅寺中的时光,在被李淑兰严正警告过之后,兰泉便将自己的余暇时间都泡进藏经阁里。那些最珍贵的典籍,就算要对一般人保密,身为梨本家族继承人的兰泉自然还是有资格翻看的。

只不过贝叶经难读,色空自己都绝不主动去翻看,更何况刚刚开始学悉昙体梵不久的兰泉。

兰泉坐在高梯子顶上耸肩一笑,“谁我梵不认识几个,就不能读贝叶经?”

色空只能宾服,“好好好,二少慧根深种,僧岂敢不服?”

兰泉笑着将贝叶经再度用黄绫包好,放回檀木匣子里,搁在架子上,这才兴冲冲从梯子上下来,不顾一身的灰尘,用笔写了几个梵字问色空,“这几个,都是什么意思?”

色空微微皱眉,“梅花、菩提……”

兰泉端着腮帮子望色空,“菩提倒也罢了,古印度有梅花么?那边那么热……”

“哈哈……”色空笑开,“只是这贝叶经也许未必都是古印度传来。别忘了国的贝叶经都是经由中国而来,所以提到梅花的未必是古印度高僧,也许是中国的高僧。作为中国佛教渊源的天台宗,实际的创始人章安大师曾经在建造国清寺之时亲手种植一株梅花,到如今已经是一千四百多年,那株‘隋梅’仍然花开满枝、枝叶繁盛。”

兰泉眯了眯眼睛,“国的佛教也有天台宗,国的佛教都受到了中国天台宗的重大影响……”

色空点头而笑,“所以在流传于国的贝叶经中出现‘梅花’二字,便也是极正常的。”

“梅花……”兰泉陷入沉吟。

——他曾经在哪里见过,大片大片、宛如香雪之海的梅花林?.

鹿苑禅寺里,大殿宏伟、气氛庄严。李淑兰、简桐等居士、僧众都静静望着大殿中正在进行的辩经仪式。鹿苑禅寺中资格最老的梵根师父向兰泉提问佛经问题,兰泉作答。

门外的阳光金灿灿落进大殿来,在平滑如镜的地砖上漾起幽幽光芒,那光芒汇聚在兰泉身周,形成朦胧的光晕。兰泉今日依旧着黑色僧衣,却披了大红的袈裟。红与黑的极致撞色,将他清美的五官映衬得越发华贵天成。清光环绕周身,面对高僧的提问,兰泉不慌不乱,淡定而答。嗓音清亮,宛如清泉之光、之声缓缓流入听者的耳鼓、心田。

简桐的鼻子就一个劲儿地酸。不是想哭,而是为了他自豪。那臭孩子根本就是个六根不可能清净的家伙,可是不过一个月的修习,竟然能够对许多精妙的佛法真义对答如流,完全看不出是初入门的和尚。

这世间任何的学习都不在于时间的长短,出类拔萃者往往都是在人所不经意之间忽然涌现。就比如中国佛教禅宗六祖慧能,2岁了才开始萌生学佛之心,后来学佛八个月时间只是在厨房里劈柴……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毫无慧根的人,继承了五祖衣钵,成为如今知名度最高的高僧之一。他那句经典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以及那“非风动,亦非幡动,仁者心动”的论断,直到如今依然流行甚广。

眼前的兰泉或许也是这样。他不舍红尘,放不下红尘里的她,却依然能慧根早露,拥有绝佳的学习与领悟佛经的能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