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82章 吹响自立的号角 197(1/3)

作者:吃素的熊
在这里不得不嗦一下,这位仵工前辈是“先贤”,而特意在这两字旁边附带双引号,是因为这位“先贤”的工作态度虽然可敬,但实在有点认真过了头。{首发}当时的人因为风俗原因,普遍还不能接受“尸检”这种概念。当时连受害者的家属,大多数也强烈反对这种无法让死者入土为安的技术。

可在这位“先贤”的身体力行之下,还是半强迫地将这技术推广开了。

这位“先贤”是破解了当时许多谜团,解开了许多当时有名的悬案,却也得罪了许多当时的人。除了他的敬业精神被同行许多晚辈所崇拜以外,他本身的名声,在“寻常百姓”里却不是怎么好。

张辉他在“学堂”的时候,曾经出于触类旁通的自学想法,阅读过这位“先贤”留下的著作。

他的专业领域与仵工是有些牵连,可工作内容却没有直接重叠。所以张辉认得这位“先贤”的名字,也尊敬这人的敬业精神,但对这位“先贤”的工作方式,倒是敬而远之。

带着张辉走进办公室以后,“李工”热心地向张辉招呼着:

“张你随便坐,要不要喝点什么?”

张辉随口应了一句:

“谢谢,不客气啦。”

他大至整理得出了找线索的思路,这时候可不想被打断。拒绝对方的客套也是基于这个原因,而不是怕对方端出什么可怕的饮料来。

这儿是科研机构,这里是专门研究如何还原交通意外现场的地方。就算人家端出饮料来,也不可能象某些仵工那样,用刚用手术刀解剖过尸体的手去倒茶。

随口应付过对方的客套,张辉连坐也不坐,就再度起了刚才的话题:

“李工啊,你们这儿有事发现场的录像吧?”

实话,即便他现在想坐,也不知道该往哪里坐。这办公室里都是配套的办公桌椅,并没有专门设置让访客就座的器具。

“事发现场的录像?”“李工”稍微想了想,才反应过来:

“你是你刚才的那宗交通事故吧?就是在青云山的那场车祸?”

张辉点了点头:

“没错,我今天求了好几位前辈,就是为了这件事啊。”

“李工”也点了点头:

“别的我不清楚,可这些录像我这里还真有。”

由于某些保密不能的原因,海州市的官府,在市区内各处主干道上都特意安装了摄像头。连青云山上也没例外,沿路也装了不少。

这些摄像头拍摄得来的录像,可以直接用在相关的执法程序里。从交通违章后的罚款,到追捕肇事逃逸者,这些录像可都能用得着。

再由于某些保密的原因,这些录像拍摄成像以后,会定时通过衙门的内部信息网络线路,上传到几个地点照样保密的服务器上存档。

交通意外调查院这里,就是其中的保密地点之一。他们不但负责保存录像,还负责后期处理,主要针对其中不够清晰的部分录象。

而所有经过后期处理的录像,都被直接公开在衙门的内部信息网络里。随便哪个官差都可以进行查阅。

“李工”他现在觉得有点为难:

“这录象有归有,但一时半会儿想找出具有王法效力的片段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啊。”

张辉他在“学堂”的知识当然不是白学,这回他一下就发现了其中的关键所在:

“是因为还没有处理好吗?”

“没错。”中年男子“李工”倒没有隐瞒什么的意图,反而是向陌生人诉起了苦:

“象这种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案子,倒不是没有先例啦,可这一年里也出不了几回。比方张你今天特意为之而来的案子,就是最近两年的第一次。最近两年大多是些违章驾驶然后逃逸的案子,可象这种肇事后逃逸的案子还真稀罕得很..总之因为这些原因,我们这儿的人手可不足得很!现在除了我一个人在这儿值班,其余的大家不是去了现场做调查,就是到医院向伤者打听情况去了,一时半会儿还真来不及整理那录像啊。”

“李工”的诉苦话在张辉他听起来,倒也觉得合理,只是感情上不太好接受。他多少有点不好的想法,觉得这人其实是在为偷懒行为进行开脱。

张辉他还年青,见识还不够广。其实象这种某些机构人手不足的情况,在王土国大多数大城市里都很常见。

由于大城市里的治安情况通常都比较好,常年即便是有案发,多也是些打闹的事情。象这种出人命或差点出人命的恶性案件,一向是极少有发生啦。

官府的工作预算经费,当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既然从纳税人手里收了税钱,花起来自然就得花到刀刃上去。

王土国各地官府的工作思路大概都如此。宁可将预算多雇些“临时工”,将更多的巡检派到街头上,去调解百姓之间的矛盾,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但从事相关调查工作的人员数量,却是向来不足。

无他,纯粹就是个惯性思维而已。如果某些地方一天到晚都时常发生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