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人:白色帝企鹅
发表时间:2010-6-28
屋外的清光已透入发白的窗纸,麻雀的叫声也渐渐连成了片,厨房里面响了许久的当。当的剁肉声早停了下来。近来天气炎热,尽管总要到夜深时才有几分凉气,方能酣睡两三个时辰,阿玉还是醒来了。
他披衣走入堂屋,看见放在门口的馄炖挑子已经整理好,不由道:“二伯,我过挑子我自己收拾就行,你剁馅就够累了。”
“不要紧,年纪大了睡不着,有空闲就帮你弄好,好让你早点儿赶到坊市,趁日头没上来,也好多卖点。”一位鬓发斑白、肤色黝黑的老者答道,这老者正是周遭街市闻名的“馄炖唐二”,走街串巷卖了几十年馄炖,因所做的馄炖皮薄馅大,鲜美异常,生意很是不坏,在天星城山脚下的凡人区中有着不名气。如今年纪大了,只管在家备料,卖馄炖的活计就交给了伙计阿玉。
阿玉起来也不是外人,本是唐二伯的远房亲戚,家住在天星城外的一个岛上,一向打鱼为生,因家里兄弟众多,而唐二伯乃是孤老一个,因此自进城来帮工,如今已经二十七、八岁了,日后唐二伯这份微薄的家业,怕是跑不出要阿玉继承了。
“最近天气虽热,生意倒还不错。”唐二伯笑着道。
“是啊!二伯你不知道,如今咱这唐家岭附近,进城厮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多的象蚂蚁一样。他们大多数都穷的很,只好帮衬咱家的生意了。”
阿玉的倒是实话,自从数百年前外星海闹了大兽潮,以及逆星盟造反事件以后,连内海也动乱不止,成了名副其实的“乱星海”。有钱人纷纷往城里搬,就是没有什么钱的,也尽量将孩子送到城里来。所奢望的,不过是在城里结婚生子,借着圣山的灵气,万一生下身具灵根的后代,就有了改变家族命运的机会。
“不过生意好有什么用,听人头税又要涨了,就是房价,据还要翻倍的。他们想在星城里扎根,恐怕是做梦呢!”阿玉转念一想,又开始愤愤不平起来。
这话更是真实得有几分残酷,不过百多年,星城的房价就翻了几个跟头,不但外来人受不了,连星城当地的也早吃不消了。在星城没有几间青石屋,哪个姑娘肯嫁给你呢?就象唐二伯,要不是他的爷爷曾是身具灵根的炼气修士,挣扎一辈子,积蓄些灵石置下了三间青石屋,以唐二伯卖馄炖的收入,不饿死就不错了,哪敢奢望有房子住。即便是这样,因为这个街市离圣山太远,房子太老旧,干的活计又辛苦,唐二伯还是打了一辈子光棍。
这个问题也正深深地困扰着阿玉,想到这儿,阿玉又提起了老话题,“二伯,不然我们搬到乡下去住吧,听现在世道太平多了,我看过普通凡人生活就挺好,当修士的爹这种美事儿不是我们这种人家敢想的啊!”
“阿玉,你这么年轻,不要灰心啊!你太爷爷、你大伯不都是修士吗?到了你这一代,还是有机会的。不定那天一开门,你大伯就站在咱们面前。”唐二伯劝着阿玉。
“又来了。。。”阿玉摇摇头,低头专心吃面了。显然,这话他从到大,已经听了几千次,早就懒得和唐二伯争辩了。
唐二伯口中的“大伯”,是自己的嫡亲哥哥,生下来就具有灵根,早在六十年前,唐二伯才七八岁时,就拜了仙师,跟着师父出外修炼去了,至今还没有回来过。倒不是阿玉不愿意相信唐大哪天能回来,而是事实如此。唐家岭虽然在星城中灵气是最下等的,但周边大大十几条街,每年也能生下十来个有灵根的孩子,但是这些孩子长大踏上修仙路后,能衣锦还乡的凤毛麟角,大多不是死在对头的刀下,就是丧命在妖兽的嘴里,连尸骨都见不到。
这天生意好做,才过了中午,阿玉就早早收了摊,担着挑子不慌不忙地往家中踱去。才进了巷口,就看见一个中年人站在自家的门前,呆呆地发愣。此人穿一身灰色道袍,身材短,瘦骨嶙峋,脸色焦黄,颇有几分憔悴之色。
阿玉凑过去,心翼翼地问道,“您这是找哪位?。。。”
话没完,院门开了,唐二伯走了出来。他一看见中年人,不由得也怔住了。两人呆了半晌,唐二伯上前一把抱住了中年人,大哭了起来,“大哥,六十年了,终于把你盼回来了。。。”
这个中年人竟是馄炖唐二的大哥―――唐大。唐大不愧是修仙之人,真个不显老,看上去比唐二还要上一二十岁。只是灰头土脸的,怎么看也不象修仙得道的世外高人,和阿玉熟悉的一位酒楼跑堂倒有几分相似。
老哥俩儿相对唏嘘了一阵子,阿玉赶紧将唐大伯请进了屋内。一进堂屋,见到桌案上的双亲灵位,唐大双膝跪倒,哭喊道:“爹啊,娘呀,不孝的儿子回来了,儿子可遭了大罪喽。。。”
从唐大伯且哭且诉的叙述中,阿玉才知道,唐大伯拜了仙师后,并没有过上好日子。师父嫌弃他灵根低劣,而且拜师时没有孝敬,并没有教他多少法术,反而长年累月,干的都是端茶倒水,扫地喂狗,看孩子洗衣服之类的活计。本来其师门洞府,就在南明岛,和星城的距离对于修士来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