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饭后,医家临走时交待,要给吕帛儿吃三耳羹(三国女人缘16章)。
三耳羹要三种山珍才好做出来。
庞舒要去庄园后面的山上采摘山珍。
貂蝉和曹氏听了,也要上山。她们跟着庞舒,一块儿上了山。庞舒上山的目的是寻找做三耳羹的原料。貂蝉跟去,有帮忙的想法,也有看景的意思。曹氏就纯粹是要看美丽的风景了。一直在长安城里呆着,难得见到这样的山林景色(三国女人缘16章)。
貂蝉隐隐约约的有一点印象,做医家的爹爹过三耳羹,具体的配方,记不清了。
曹氏从医家的话中听出,这种羹的功效很神奇。
“庞大人。三耳羹,是种什么东西。好喝吗?”上山去的路上,曹氏问了。
庞舒:“三耳羹,顾名思义,就是用三种耳食材做的。”
曹氏又问:“耳食材是个什么东西?”
这是曹氏的优点,不耻下问。
貂蝉对不知道的东西,也问,却是在观看和思考之后,实在琢磨不透了,才问。
“是不是有木耳,有地耳?”貂蝉问了。
庞舒笑着点头,:“貂蝉。你好厉害。你知道的东西真的不少。确实,其中两种就是木耳和地耳。还有一种叫石耳。”
曹氏听了庞舒的回答,怎么觉得十分的扎耳。哦。我问,你不答。貂蝉问了,你就答了,而且呢,还夸赞貂蝉厉害。什么人啊,三只眼看人。曹氏生气、生气时嘴巴嘟着。
上山后,貂蝉和曹氏紧跟着庞舒。木耳,他们见过,也吃过,只是不知道长在哪。地耳,也吃过,只是不知道长在哪。石耳,就更是好奇了,没吃过,想象中,可能长在石头上。石头上能长东西吗?
庞舒首先在一块背阴的石头处发现了石耳。
貂蝉和曹氏这才知道,仅仅一种石耳,识别上就有不少的讲究。庞舒把采摘到的第一片石耳当成了标本,给两个女人讲述。不清楚,她们不明白,就没法采摘到。
在石头上找到后,也还要鉴别。石耳的上表面光滑,灰棕色,下表面是棕黑色至灰黑色。脐背突起,略显粗糙。折断的断面上,可见明显的黑白二层。
在一棵折断的树根处,发现了木耳。两个女人这才知道,这三种耳材,真的是顾名思义。长在石头上的,叫石耳。长在树根上的,叫木耳。长在地面上的,叫地耳。
石耳与木耳,还有地耳,形态相似,功用不同。石耳以止血为主。地耳以明目为主。木耳以养阴为主。为主外,还兼有其它的营养。
为什么要这三样东西做羹呢?
这个问题是貂蝉提出来的。她隐约知道大概是为什么,但还是问了。她觉得,让庞舒回答问题,也是很好的一件事,甚至是让人愉快的事情。
庞舒:“帛儿去鬼门关走了一趟。张会有没有伤着这个孩子的血脉,不好。神经伤了没有。如果掐了脖子,眼神经极容易受到伤害。还有,人快死时,阴气是沉着的,要让它浮动起来。”
貂蝉却觉的庞舒所并不完全到位,也不一定准确。只是她的感觉,不好当面质疑。
曹氏却是十分佩服的点头。
三个人一边捡着三种食材,一边些闲话。
庞舒问:“貂蝉。你家里还有哪些人?”
貂蝉反问:“是问现在,还是以前?”
“现在。”
“没人了。现在,就我一个人活在这个世上。”
“以前呢?”
“我爹,我娘,我哥。”
“我听你过。你爹是医家。你哥呢?”
“一边种田,一边跟在爹后边学医术。”
“他们怎么离开的?”
“战乱。死在逃难的路上了。”
庞舒叹了一口气,:“对不起。不该问这个的。”
貂蝉:“开始时,有人问这个,我心里是难受的。现在,过去这些日子了,我也就没有那么难受了。”
“节哀顺变吧。”
庞舒似乎意识到过于冷落了曹氏,就把话头转过来了。
“你呢。二夫人。你的家人在做什么?”
曹氏来了精神,神气的:“我爹叫曹豹,是徐州牧陶谦的部将。”
“哟。你爹厉害嘛。”庞舒用了佩服的口气。
曹氏得意,:“那是。”
庞舒问:“兄弟姐妹呢,就你一个吗?”
“就我一个啊。不行吗?”
“怎么不行呢。行,与不行,是你爹娘的事。”
“可我听你的口气,好像是不行啊。”曹氏完了,带了一个口头禅式的字:“切”
貂蝉听了曹氏这话,抿嘴笑了。
庞舒也是没话找话:“做爹娘的,总是希望有一个男娃。”
曹氏的脸色沉下去了。什么意思嘛,这明明就是看不起人了。突然间,曹氏有了更多的联想。庞舒这话中的意思,是不是自己到现在还没有怀上吕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