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吕布从军营回来,进了东厢房,坐了一会。东厢房里只有严氏一个人在。严氏手上在做针线活,给英儿的女儿吕凤做的棉袄。冬天就要来了。去年做的棉袄了。吕帛儿和英儿在后院陪三个孩子玩。
“回到这里,生活也还习惯吧?”吕布问了。
严氏笑了笑,:“习惯。”
吕布:“要是哪里不习惯,跟我。”
“哦。知道了。”
这对原本夫妻的对话,有点像东道主和客人的对话。
严氏像是突然想起一件事似的,:“哦。有件事,得和你商量。帛儿这么大了,应该物色一个好人家了。”
吕布呵呵一声,:“这日子,过的好快。转眼,丫头也要找婆家了。”
严氏:“在平阳,也有人来提亲的。黄中牵的线。”
严氏提到的这个黄中,曾经是吕布父亲的部将,受伤后,加之年老了,在家闲着。吕布找到了,请黄中在平阳的吕家宅子当总管兼门房值守。
吕布顺便问了一句:“黄中的身体,怎么样?”
严氏告诉:“还不错。平阳的房子,由他看着哩。”
吕布问:“黄中的是户什么人家?”
严氏告诉,是县衙门里的一个官史。
吕布摇头,:“这个,不行。官太了。与我们家门不当,户不对。”
严氏:“我没有答应。不是嫌他官。主要是没和你商量。”
吕布的手拍了脑袋,想起一件事。从长安出来,借了袁术的地盘。在申州时,袁术喝酒时,是要结成儿女亲家。
吕布把这件事了。
严氏没有话。
吕布继而分析,如果能和袁术结成亲家,这就等于拿下了半壁江山。
严氏:“你是帛儿爹。这事,你拿主意了。”
翌日。
吕布派人去给袁术送信,等于是提亲。
巧的是,袁术也正想着联合吕布,对付曹操。曹操已经从李傕手上夺得了献帝。曹操现在可以号令诸侯。袁术不乐意。袁术也想当皇帝。
袁术在这个时候想起往事,派人来徐州。袁术派人送来的也是一封信,提及的就是两家结成亲家。袁术考虑到联姻,有助于自己大事的实现。
这也算是两个大人之间情投意合了。
吕帛儿知道了自己要嫁出去,还是那么远的地方,不乐意了。
“我干吗要嫁。我不嫁。”吕帛儿站在爹娘面前,脸上是一百个的不愿意。
吕布:“你懂点规矩。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祖上传下来的规矩。哪有到了这么大岁数还不出嫁的。”
吕帛儿向严氏求援:“娘。你话呀。不让我出嫁。好吗?”
严氏不可能支持女儿的这个想法。可在严氏的心里,却有许多的不舍。女儿嫁到几百里外,想见一面,多难。当着吕布的面,严氏必须配合。
“帛儿。听爹的安排。爹也是为你好。女孩子总是要嫁人的。”
吕帛儿甩了衣袖,出了东厢房。吕帛儿来到英儿面前。
英儿在貂蝉的房间里。
吕帛儿了爹娘要把她嫁出去的事。
“我不想嫁出去。二娘、三娘,你们可是要帮我啊。”
貂蝉一笑。这种事,显然是不能帮忙的。
英儿也是无奈地一笑。这个事,对她来,真的是爱莫能助。
要和吕帛儿的关系,英儿是最好的了。
吕帛儿希望英儿能够帮着几句话。或许,可以先劝好了娘,再由娘劝爹。
“三娘。你一定要帮我跟我娘一。”吕帛儿这是求英儿了。
吕帛儿又:“去到那么远的地方。我一个人也不认识的。”
英儿:“当初,我跟着貂蝉姐姐来到吕家,只认识一个人。”
吕帛儿:“好歹。你还有一个熟人。”
英儿:“我到王府当丫环时,可是一个人也不认识的。不认识,没关系,慢慢地,你就会认识了。”
貂蝉:“帛儿。女人是要嫁人的。你总不能一直守在爹娘身边。”
吕帛儿叹气了,:“我干吗要是女孩。要是男孩,就不会离开爹娘了。”
英儿:“这就是命。你不能违抗的。”
吕帛儿看了英儿一眼,又看了貂蝉一眼,转身走了。
貂蝉:“英儿。你有没有注意到这丫头走时的眼神?”
英儿:“没有。怎么了?”
貂蝉:“她那种眼神,明显是要犯倔了。”
“你是……不会吧”英儿嘴里不会吧,心里却有点紧张了。
晚饭时,吕帛儿不坐到桌前,在院子里站着。
严氏喊了吕帛儿。
吕帛儿:“从现在起,我不吃饭了。”
严氏问:“为什么?”
吕帛儿:“不吃饭,就是不吃饭。没有为什么。”
桌前的几个女人看吕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