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的人用了心,往往唱的都是自己。
演唱结束后,感受着人群中传来的淡淡的哀伤,和心里隐约的惆怅。
苏白没有再回到观众席,而是直接回到了寝室。
热烈的掌声之后,苏白演唱《起风了》的话题,便迅速登上了微部落热搜
而一同登上热搜的,还有一张和柳书月的自拍,配文是“在学弟的百般邀请和雪糕贿赂下,勉强自拍一张,嘻嘻!”。
原本柳书月想证明一下自己说道做到,顺便刺激炫耀一下让那些臭粉丝嫉妒自己。
结果评论区一群人疯狂@梅姐:“不好啦梅姐!柳猪月又跑出去骗吃骗喝啦!”
“说好带我一起,你们一个猪去了!”
“看苏白一脸勉强的微笑,我大概知道了事情的经过……”
气的柳书月恨不得拎起四百米的大砍刀冲上去对线。
“谁叫柳猪月,我看你们才是猪好不好!”
“苏白他得过小儿麻痹,笑起来本来就很僵硬,什么叫我逼他的!”
可惜下一秒手机就被收走了,看着梅姐气冲冲的样子,柳书月觉得自己还是老实点比较好,这个仇只好下次再报了。
…...
有些时候,音乐的魅力不仅在于当下的动人心弦。
更在于其后劲,绕梁三日,令人难以自拔。
晚会继续,歌舞依旧。
人们很快被带入到一轮新的狂欢中。
霓虹散落,帷幕撤去。
当属于人群的火焰熄灭。
孤独的人群开始重新寻找自己的存在感。
爱丽岛上《起风了》的视频,被一次又一次点开。
紧紧包裹着的被窝里,不知有多少闪烁的星星坠落。
……
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区别是什么?
一个是安土重迁的农耕文化,一个是跨洋越海的商业文化。
在华夏人的灵魂深处大概都住着一个躬身的农夫,面朝黄土背朝天,耕耘不辍。
但当你正面看向他时,这个农夫似乎又不再是农夫。
他是读书人,是道士,亦或是工匠。
农民如果失去了田地,却又秉持着内心的孤勇和正义,那就是侠的起源。
惩恶扬善,锄强扶弱的侠义精神内核,最初不过是一种对恐惧的自我保护。
渴望有这样一个大侠的出现,能够保护自己,对抗黑恶,并在之后逐渐发展到兼济乃至家国情怀。
所以,每一个华夏人的心里都有一个侠。
侠文化也始终在这里拥有深厚的土壤。
曾几何时华夏的侠客也曾大行其道,巅峰时期任何一家书店走进去,最显眼的位置摆的都是侠客。
可惜,在最近两年,随着人们欣赏水平越来越高,需求越来越丰富,风格单一和套路过时的侠客,已然不足以满足人们的品味和需求。
侠客市场也因此逐渐萎靡,从顶流热门板块,没落到和灵异恐怖相提并论的地步。
如今还在看的,除了一些多年老粉外,已经见不到几个年轻人了。
读者没有年轻人,作者就更没有了,都是些仗着当年名气吃老本的老顽固。
甚至到了现在还只知道争名头,抢市场。
那还有什么救?
涂险峰,侠客资深读者,三十年的书龄。
对于从小看侠客长大的他来说,任何一本书,只要随便翻上几页,就能知道后面的剧情走向。
说是味同嚼蜡也不为过。
可惜毕竟看了这么多年,就好这一口,戒不掉啊。
捻了捻手里的烟头,翻开新到手的《侠林》。
这段时间,华夏书局侠客部倾全力宣传一本名叫《射雕英雄传》的新书。
说是韩天诚老爷子推荐,武侠开山之作。
可惜读者们大多都不看好。
“武侠?听都没听过,换了个名字还能换出花来不成?”
“连韩老爷子都请出来救命了,看来这侠客是真的离死不远了。”
“我是不信,臭了那么多都不知道变通,还能突然变了性了不成?”
“这老蛆虫能起飞?就算长了翅膀也不过是个苍蝇,更恶心!”
“估计啊,是想最后再捞一笔!这些人写书不行,说到捞钱,手腕子个比个的硬!”
读者们骂归骂,更多的还是恨铁不成钢。
谁知道一了解,竟然发现作者竟然就是那个写童话九歌?
真就侠客也是成年人的童话呗!
没等读者们出声,原本静观其变的作者们倒是先炸开了锅。
“我说怎么好好的把我要上线的书延期,原来以为是本神作,让了也就让了,结果竟然是这么个东西!”
原本定好接替《孝义黑三郎》的《梅花镖》的作者率先发难。
随后其他的作者也纷纷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