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看。”
鱼哥举着手电蹲下,指着水潭旁一处地方说。
“没什么啊鱼哥?这有什么?”
我只看到了一地碎石。
“这里。”
鱼哥用手扒了两下,提醒我道。
下一秒,我赫然看到了一颗骷髅头。
这颗骷髅头滚落在石头后面,比较隐秘,不留意根本发现不了,那黑洞洞的两个眼眶正好望着我们几个。
正常的人骨在暴露环境中因为常年接触空气,一定会呈现出焦黄色,而鱼哥意外发现的这颗头骨,整体却是“奶白色”,很白.....甚至隔一米远用手电照上去显的“亮晶晶的”,像冰花一样。
用手摸了摸,我发现这颗头骨表面有一层“不明成分的奶白色霜状物覆盖”。
我用指甲扣了一点儿下来,用舌头舔了舔。
味道又涩又苦又咸,像是干了的盐巴中加了一把土。
我们正常的人,头顶骨下边儿就是后枕骨,而这颗头骨的头顶骨下边没有后枕骨了,缺损消失了,另外,在其鼻骨和眉肩中间连接处,有一个个的小孔洞,不知道是怎么形成的。
“把头,你怎么看?”
“找找周围,看还有没有了。”把头说。
我和鱼哥绕水潭认真找了一圈。
没有,只有这一颗骷髅头,连身子也没有。
从我的经验看,主要是看前额,鼻骨,眉弓,颧骨这几个地方,这人绝对是个男的,死的时候大概在三十岁到四十岁之间,正值壮年时期,但他死时的确切年代,我凭肉眼无法判定。
这时,小萱开口说道:“我觉得这像是某种古代祭祀,这人在当年被砍了头,脑后骨被取走了一块儿,然后又用钉子或者某种工具,在他鼻骨那里打了十几个小洞。”
“你这是猜想,没有证据。”我说。
小萱摇头,环顾四周说:“反正我感觉这地方就是古代一个祭祀场地。”
鱼哥道:“我看法不一样,我觉得这里就是当年方腊余部秘密逃走的地方,水潭下有青石台阶,这证明很久以前这里是个通向别处的地道。”
鱼哥指了指地上的骷髅头,继续说:“这人可能是当年跟随方腊逃跑的那帮人中的一个,或许是部将,或许是家眷,我认为家眷的可能性大一些。”
小萱问为什么。
鱼哥解释说:“想想看,当时宋朝大军都打到了邦源洞,方腊残部死伤无数,假设这人是方腊某位家眷,被宋军杀了,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想带着完整尸身逃命几乎不可能,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将头带走,最后一行人逃到了这里,因为某种原因又将这颗人头留了下来。”
小萱说的有道理,鱼哥说的也有部分道理,但都缺乏证据,说白了就是臆想,我也有自己的臆想。
卒坑源有很多宋代时期的白骨,只有一少部分保留有头骨,那多余的头骨哪去了?
肯定不会凭空消失。
“京观”这种行为,据确切考证,直到清代早期才逐渐消失,用人头铸京观这是胜利方在向战败方施加心理压力,造反是大罪,在古代诛九族都不为过。我假设,卒坑源那些消失的人头当时被宋军运到了山洞中筑起了京观,后来在历史上某一天发了大水,形成了最早的老龙水库,那些原本用来筑京观的人头被冲到了水库中。
这水库不知为何,盐分含量异常高,所以深坑底部才有了那一层白霜结晶,所以我们发现的这颗头骨表面也有一层类似的结晶。
至于这颗人头骨为何到了这里,就像我们之前推测,因为地势造成的虹吸原因,水库干了后,这里形成了一个深水潭。
以上是我认为相对合理的臆想,但依然存在一个疑惑点。
深坑和深水潭之间有那堵青砖墙存在,人头骨是如何穿墙过来的?
通向深水潭这里的路只有一条山洞,没有岔路。
目前我找不到完美解释,这里就像是一块儿被时间遗忘的无主之地一样,谜团重重。
想要彻底解开这些谜团,眼下只能寄期望于水下。
“好像是芽仔上来了!”
鱼哥先看到了水下升起了亮光,喊道。
很快,豆芽仔浮出了水面。
他游了两米,冲我伸出了手。
我一把将他拽了上来。
拿掉呼气器,豆芽仔深呼吸了几口,用力抹了把脸。
“什么情况?”
“别着急峰子!让我缓口气儿,我他娘的头有点晕。”
坐地上缓了两分钟,豆芽仔眼露兴奋,说道:“引导绳放到头儿了,但这个水洞子远远没有到头儿!我游到了一处很窄的地方,那里全是黑色的水草和石头!周围还有很多兵器,我看到了有刀,还有尖头枪!”
“兵器?!你确定?”
“那我还能看错不成?我确定!就是兵器,依然锋利!就咱们这种引导绳!碰一下就能割断!”
鱼哥说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