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纪录片一边播放,叶欢就在一边慢慢当旁白叙说。>
就像是小时候看科教频道的时候一样。>
瞬间就有内味了。>
叶欢的语气让大家好像回到了童年一样。>
“直到2001年,库伯利克的妻子在整理他遗物的时候,发现一个文档。”>
“文档的抬头上面写着,米国白宫机密。”>
这也就是说,这是米国政府的重要材料。>
属于最顶级的一列机密。>
“库伯利克的妻子是看了文档以后,才知道这里面实情的来龙去脉。”>
“当时的阿波罗计划,根本就不是为了登月。”>
“而是为了古巴危机,古巴危机是什么,大家应该都学过了吧。”>
“当时苏联和米国两个国家,就在军备竞赛,看看两个国家哪个国家导弹厉害。”>
“当年两个国家就在冷战。”>
“1961年苏联是第一个载人上太空的国家,尤里加加林成为了第一个宇航员。”>
“这个火箭的技术和导弹的技术是一样的,你能够载人航天,这就说明你的导弹能够非常精准的瞄准目标。”>
“当时的米国就急了,说一定要超过苏联,阿波罗计划就因此而建立。”>
“不单单要追上苏联,还要比苏联牛逼,所以米国当时就想着登录月球。”>
“不过米国怎么都是后起之秀,时间来不及。”>
“这时候米国总统的顾问就说,要不我们就拍个片吧。”>
毕竟对于当时的人来说,登月只不过是一段在电视上播放的影片而已。>
报纸和照片,那就更加的简单了。>
当时的媒体可是国家所控制的,哪里像现在一样,有什么自媒体之类的,根本就没有。>
“当时米国的所有高层就都同意了,找到了当时米国最牛的导演库伯利克。”>
“1968年库伯利克刚刚拍完《2001太空漫游》,而登月是在放生1969年的。”>
“《2001太空漫游》在科幻电影中的地位是怎么样的,就不用多说了。”>
“那拍摄的技术和特效,完全不输现在的和各种的电脑特效,这样你们应该能够想象库伯利克有多厉害了吧。”>
“当时《2001太空漫游》出来后,库伯利克的技术评价有多高呢?”>
“上帝用来六天来创造世界,库伯利克用最后一天,把世界修正成现在的样子。”>
就这一句话的评价,就知道库伯利克的拍摄技术到底是怎么样的登峰造极了。>
所以他们就找上了库伯利克来拍摄。>
在米国登月成功了以后。>
“这登月片段一出,感到最为疑惑的是哪个国家?当然是苏联了。”>
“苏联根本就不相信米国有这样的技术。”>
“很多苏联的人就认真的看了看影片。”>
“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漏洞,那就是当时当月的相机,是瑞士产的哈苏500相机。”>
“当时还是胶片相机,胶片在零上五十度和零下五十度都没有办法工作。”>
“月球上的温度基本上不是在120摄氏度就是零下170摄氏度。”>
“在月球上面根本就不能够使用胶片相机,所以米国那些照片是怎么照到的?”>
“那是因为这些照片根本就不是在月球上照到的。”>
“正是因为米国政府欠了库伯利克一个人情,所以才会把那镜头借给库伯利克。”>
整个的纪录片播完以后,大家都震惊了,竟然还有这样的一回事。>
这不是说明米国登月就是假的吗。>
弹幕的人都在笑。>
“我是,求求你不要说了。”>
“我不要面子的吗?”>
“我是,我摊牌了我骗了所有人。”>
“哈哈哈,米国竟然是这样的一个国家。”>
在看了叶欢的直播,大家都知道,这个登月实在是太多的疑点了。>
根本就不像能够达到的样子。>
这一次没有站出来说话了,他们沉默了。>
掩饰一个谎言最好的方法就是制造更多的谎言。>
所以在历史上也有很多说米国没有登录过月球的书。>
还是米国人自己写的,这样就能够避嫌,让人知道他们是有自信的,是真的曾经登月成功的。>
不过在叶欢的直播下面,阳光猛烈,很多的东西都暴露出来了。>
不过还是有人相信米国曾经登月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