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苗法是能为国库增收,今年就让朝廷尝到了甜头。
但是很可惜。
这个办法,是不会长久的。
苏誉给赵老头解释清楚后,赵老头便知道苏誉不是随便乱讲的。
既然如此,那他便帮苏誉拖一下吧。
拖到明年,若是朝廷没有废除青苗法,苏誉肯定也还有后手。
赵老头丝毫不怀疑。
苏誉是绝对不会做没有把握的事情。
明年开春的时候,朝廷会征收第一笔青苗钱,到了夏收,会征第二次。
这第二次,主要是针对那些第一笔没办法交钱,只能打欠条的。
秋收之前会把这部分钱全部征收完,上交到朝廷那边去。
若是有交不上来的,那便要接受官府的处罚。
这处罚挺重的。
打三十大板,关押大牢一个月。
寻常百姓听到这种处罚,肯定要怕。
就算砸锅卖铁都要把这笔钱还上。
今年还了,明年还要给。
这诚然能震慑那些想不劳而获,想着从官府里薅种子的人,
本来就贫穷的人家,就连压箱底的几个钱都要被掏光。
普通百姓还不上,官府收不上来钱,自然要把目光转移到其他的人群上。
朝廷沉浸在青苗钱能为他们创收的喜悦中,不会去深究这其中的害处。
若是明年在遭受到阻力后直接取消,最多也就是恢复原样。
若是还要继续实施下去,那可能会引发更大的乱子。
“那就有劳老师了。”
苏誉说:“如今我们在朝廷说不上话,还得靠老师你去帮忙周旋。”
赵老头笑着说道:“放心,这种不是什么大问题。”
一开始他还以为苏誉现在就要单干了呢,还好不是。
要真是这样,他老头子还要纠结一下。
赵老头其实现在的心情也挺复杂的。
诚然以苏誉治理东南的手段,大周在他的手上只会更加强大。
但他毕竟在大周做了这么久的臣子。
他所学的所有道理都告诉他,要认准大周的江山,要效忠的是大周的皇室。
可他的经历又告诉他,大周的皇室真不是东西。
皇帝害死太子,整天想着公钱私用,把国库一点点掏空到了如今的地步。
皇子又和臣子联合起来害死老子,最终自己也自食其果。
如今上面那个还不懂事的,都不能确定就是大周皇室的种。
以上种种,赵老头每晚睡前都在想。
走到了今日的地步,还能怎么救?
他想起自己看过的无数史书。
无一例外告诉他,救不了的,那就只能翻了它。
如今苏誉这一步步走得谨慎又缓慢,他虽然心里有些复杂,但还是能慢慢接受的。
就怕苏誉一来就告诉他那些吓人的话,赵老头可就有得纠结了。
“好,那我们明年的预算,便暂且还是按照这么算。”
苏誉对葛时说:“你把预算张贴出去,让外面的人都看看。”
“若是他们有意见的,今日之内提出来,在过年前要做好最终的预算,交到公主殿下手中让她把银子批复下来。”
葛时刚刚学了这么多的知识,脑子都还热着。
听到苏誉的吩咐,当即点头说好。
就算他每天熬夜,也一定会按时完成苏誉吩咐的!
甚至他用在东南的钱,都要顾长乐来批复。
倒是赵老头一脸讶异的样子:“你用钱,还要长乐来批复?”
苏誉解释说:“长乐是我们办事房的副总裁,负责的主要便是财务这一块。”
“明年的预算支出,自然得从长乐手中拿钱。”
苏誉说起来,丝毫不脸红。
在外人看来,他的钱都在顾长乐手中管着,做点事就要张嘴问老婆要钱。
但从制度上来说,顾长乐这个职位是必须的。
别人管钱,肯定没有自己娘子管钱方便嘛。
赵老头觉得自己今天实在见识太多了,一次次刷新了他的认知。
......
赵老头来办事房看过之后,对苏誉创立的这个机构颇为满意。
唯一不满意的,可能就是“办事房”这三个字了。
这名字直白是直白,但就是觉得不大好。
苏誉对赵老头这说法挺感兴趣的。
办事房的创立,是他和顾长乐在床上闲聊时一时兴起聊起的。
当时手上工作太多了,所以想着赶紧弄一个机构来分担工作。
“办事房”确实直白易懂,但是嘛,对于他们这些读书人来说,是少了一点逼格。
赵老头这样提起,苏誉便干脆说道:“既然这样,不如老师给我们赐一个名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