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85章 一切就绪(2/3)

作者:一桶布丁
是没那个资格回答了。

毕竟他还接触不到量子模拟联盟的执行委员会那么高的层面。

执行委员会的成员都是量子模拟联盟内部出钱最多,同时也是华夏最知名那几家科技公司的董事长跟总经理们。

杜凯这种最基层的科研人员,自然不可能接触的到,但他的导师可以。

“真打算元旦召开新产品发布会啊?时间上会不会太赶了些。”

“王教授,要有信心。你看现在效果都这么好,我觉得通过这次测试问题不大。这次接受采访的时候,主持人都问我一直被网上诟病压力大不大。

我回去之后专门上网看了看,好家伙,真就是骂声一片啊!都说咱们这个项目是浪费钱呢!再不拿出点东西给大家看看,我都要被人网上开盒了。”

乔喻随口说道。

这自然是玩笑话了,哪怕网上的确很多质疑声,但其实也很收敛的。

至于开他的盒,那真是有点蠢了。不成功也就罢了,真要是成功了,郑希文的队伍都要被连累着倒霉。

“我觉得元旦的确可以。根据现在的各配件备货量,我估摸着通过了为期一个月大规模压力测试之后,到元旦这段时间各版本总体备货量应该能超过一万台。

一万台正好可以用来试试水。考虑到哪怕是最低端的天启系列售价也比较昂贵,而且这属于首批投入市场的测试产品,用户反馈的问题正好还能改改。拖更长时间也没意义。”

郑泽峰立刻顺着乔喻的话说道。

说实话,对于首批产品的销量,包括项目组的人员其实都没有太大信心。

一来成本就摆在那里,价格必然不可能太便宜。虽然最终的售价委员还在讨论,并没有最终确定还没确定,但能确定的是哪怕是最低端的天启系列,价格肯定不可能少于五万。

至于最高端的产品太极-至尊系列,售价更是起步就是三十万。没办法,不谈多出的量子门,光是那套散热系统成本都要三万块。

除了价格之外之外,太极刚上市,整个生态还没完全建设好。

虽然Windows视窗的大部分应用都可以在太极电脑上运行,但能够完全发挥太极系列电脑功能的应用还不多。

所以根据市场调研跟预测,首批太极系列产品总销量能到百万台规模就是胜利。

接下来研发部门的任务就是如何持续降低成本以及迅速完善太极应用生态建设,完成产业布局。

按照预估,如果能把太极系列低端产品价格降低到三万左右,才可能进一步扩大市场。

当然也要根据业务量对于产品功能跟定位持续做出调整。

不过这些都是商业运作方面的事情。尤其是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就不是乔喻他们这个项目组需要考虑的事情了。

但发布之后能有万台规模左右的备货量,在郑泽峰看来完全够了。

见乔喻跟郑泽峰都这么说,王星遥点了点头应了下来:“行吧,那下次委员会的会议上,我把测试报告跟建议一起报上去。等大规模压力测试之后,还有一半个月时间做宣发。

时间上应该够了。而且咱们的两个项目一直都是网上的热点。现在天盾演习成功,网上量子模拟技术的讨论热度也很高,真要开发布会了宣发工作也好做。”

杜凯在旁边听着大佬们谈话,又是一阵激动。

虽然太极系列计算机的发布会上,肯定不可能提到他的名字,但毕竟这块划时代计算机的推出他也是出了力的。

更别提他其实也有些小心思,于是忍不住插了句嘴:“对了,天启最终定价大概是多少啊?等发布了,我想先订一台。”

是的,在实验室里天天跟工程机打交道,回到寝室再用他那台笔记本,只觉得索然无味。

“定价是委员会那边的事情,我们又不参与,怎么可能知道价格?倒是你,压力测试完成之前这事别在外面瞎说,保密协议还是生效的。”王星遥瞪了自己的学生一眼。

倒是乔喻笑着说道:“没事,这种商业上的事情,密级可没有天基项目那么高。真要开始备货了,也瞒不住人的。不需要那么谨慎。

不过目前售价我们的确做不得主,这样不管最终企业那边定价如何,研究中心内部的人员想要订购太极产品的,入门级型号项目组补贴一万,中端型号补贴两万,高端型号补贴五万,回头公告发出去。”

一句话让杜凯再次兴奋起来:“那可太好了,这下又能省点了。那个,万一如果太极发售之后,供不应求的话,我们能有优先购买权不?”

听到这话,几个人不约而同都笑了起来。包括一直对杜凯板着脸的王星遥。

于是这位严肃的导师直接回答道:“给你们优惠我没那个权限,不过你要是说怕到时候买不到,尽管找我。这点面子委员会那边还是能给的!”

皆大欢喜。

……

720个小时说来很长,但对于科研人而言,其实就是弹指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