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时本人入值南书房,后值养心殿,都没有考过试,但是他有学问,他儿子学习成绩也不差。却吃了戴梓被夺职流放亏,一家子都流放了,是册犯人,学习成绩再好,也不给参加高考。
现蒙赦了,胤礽意思就是:你家儿子学习成绩不差,这又是我上台之后办一件大事儿,你们难道不出来给我撑撑场子么?
“我听说,先生诸子学问亦是好,保不令其归籍下场。”语气很坚定。
胤礽比较欣赏他,戴梓知道,也感动,却还是留了一个心眼儿,当初康熙何尝不是欣赏他?“臣再没想过可蒙赦入京,犬子习文,亦非以科考为务,臣恐他们现丑。且犬子尚未有功名,考不得乡试。”
胤礽笑了:“我看过戴亨诗。”戴梓儿子戴亨辽东文坛还是颇有名气。
戴梓有点得意又有点不好意思地咳嗽了一声。
“读书人,有风骨,这是正理,我也不强按他头。赏他个进士出身,会有人说他闲话,只给个秀才叫他去考,凭本事考了上来,总是无碍。”胤礽早就把路都想好了,岂容戴梓推脱呢。
戴梓为难地道:“犬子已然入京,京师钱塘,相隔千里……”
“叫他京应考就是了。”
读书人谁不想求个功名,告诉天下:我书读得好,我是有才华!戴梓咬咬牙,原是打算让儿子自己从秀才一路考上来,现……好吧,也是给皇帝撑撑场子了。
胤礽终于欢地笑了:“这些日子,终于能听到一件好消息了。”
戴梓正色道:“陛下何出此言?天下未糜烂,犬子也当不得这样赞誉。”
胤礽咳嗽一声:“是我失言,是我失言,”然后又叹,“福建大旱,泉州之民化为山匪,朕已令人去招抚,再不剿灭。今日收到折子,山匪已经出山为民了。”这不是坏消息是什么?
戴梓默,忍不住道:“小民竟连一季之荒也扛不住了么?”被搜刮得这样厉害了?
胤礽也默,过了一阵儿也咬牙道:“再免一年赋吧。”d!国家财政扛不住了啊。
————————————————————————————————————————
胤礽面临国家算得上是“百废待兴”,同样,淑嘉面临后宫,也是“百废待兴”,这要“兴”头一条不是人口,而是规矩。自从康熙第二任皇后钮祜禄氏去世之后,清宫实际上已经没有了皇后,第三任皇后佟佳氏只做得半日皇后,还是死前安慰奖,规矩自然也是没有立起来。
扳起指头一数,清宫已经过了三十多年没皇后日子。所以,妃子们天天自己跑去见皇太后、福晋们不朝皇后而见妃子、皇子公主与生母之间接触无压力、宫妃可以集体表决某项决议……等等等等颇具民主色彩事情就这么发生了。
茂妃与谦嫔就略有一点承袭这样规矩,原本东宫时候,她们没有正式主子名份。现是领了聘用书一宫主位,当然要找出旧例来学。尤其是茂妃,以前与儿子接触,那都是“恩典”,儿媳妇对她算是尊敬却也不她那里“伺候”。现得了个机会,儿媳妇跟前,当娘心疼儿子,当然是一唠叨就唠叨个没完,婆媳俩接触时间就多了不少,一眼看去,真是一家人了。
现胤礽后宫没什么人,规矩却还是需要,尤其弘晰已经娶妻,宫里还有四位从王府抢来闺女。【虾米文学xiaix]淑嘉再体贴、再同情茂妃,也不能就这样放任着格根塔娜到茂妃那里立规矩——这不是把茂妃给单拎了出来,如此显眼地放到了与皇后比较对等位置上了么?眼下是没有什么威胁,却未免给舆论造成一种错觉,错觉着错觉着,就要有麻烦。
此风不可长。
格根塔娜也不是什么规矩都不懂人,即使自己不懂,嬷嬷们也会提醒。格根塔娜也日日往淑嘉处报到,淑嘉对她这一条也是比较满意:性子软一点没关系,拎得清楚就行。
这天,正好遇上一件事情。一年都过了一大半了,又一件事情提上了议程。
高三燮作为内廷总管过来向淑嘉汇报:“今年曾放过一些年过二十五宫女,后因内务府挑出来人手不足,承主子娘娘懿旨,按年纪从大到小放,还有些年过二十五而未满三十没有放出去。自今年起,内务府从包衣里挑宫女子从头一年秋季开始挑选,择选完毕,再教规矩,到了冬天就能听使了。一开春儿,就把到了年头宫女再放出去。奴才等拟了到龄宫女子单子来,请主子娘娘示下,哪些放、哪些不放。算好了人数,内务府好挑人。”
淑嘉略一寻思就道:“单子放下,我慢慢儿地看,”复对正她这里聚一处说话女人们道,“我记得茂妃、谦嫔处还有到了年龄,你们回去看看,留谁、不留谁,明儿报上来。现就去罢,我等着信儿呢。”
茂妃与谦嫔起身告退这,茂妃正等看一眼儿媳妇,示意她跟着一起走,也好顺便教她一点挑人小窍门,又听得皇后道:“老二媳妇和格格们那里丫头就没有超龄,这个我知道,你们留下来,帮我参详一下。”
家务事,小老婆是没有发言权,但是儿媳妇可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