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妃只得与谦嫔退下。
淑嘉又说:“太皇太后那里、太妃们那里,恐怕也有到年岁,明儿我亲自去说去,”示意大格格上来,“你来念一念,这里都有些什么人。”
大格格上前,接过了本子,一个接一个地念着,某处殿阁当差之人某氏、多少岁、其父为何人……
淑嘉听着,时不时点评一两句:“这一个,听她父亲职衔,家里当是过得去,早些放出去,倒好说门差不多亲事,放得晚了,就不好说了。”、“这一个,家中日子倒是紧紧巴巴,出去也未必嫁得好,如果她自己愿意留下来,倒能留,领一份子钱,也好补贴家里。”
后总结:“法理不外人情。能都照顾到了,就照顾一下子,也不是什么难事。只要她们自己守规矩,也不必去难为。何苦不做个好人?”也是少结一个冤家,省得日后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格根塔娜心里比较着皇后与茂妃不同,要知道她自己也是做人正妻,这出发点就不一样。茂妃多是从关心儿子角度来想事儿,处理事情出发点也是她那个小院子得失,二十年习惯,一时难改。两下对比,倒是皇后做法比较合乎格根塔娜自身发展了。
格格们用心听着,年长几个就注意借鉴吸收,乌云珠有些半懂不懂也跟着点头。淑嘉笑了,说是封建主义,还是要顾及到下位者感情和利益。这世上有敢勒皇帝脖子玩儿宫女,出卖后妃就不话下了。给每个人一个盼头,立一个榜样,让大家知道,跟着你混,就会有好下场,原本不是死心塌地人,也会站你这一边。
希望她们能想得通才好。
淑嘉高三燮上报名单次日,给太皇太后请安时候就向太皇太后禀告了此事。太皇太后精神越发短少了,眯着眼睛,享受着宫女按摩服务:“这些个事儿你看着办就好,哪里用跟我说?”
淑嘉道:“那也不能越过了您去。”
“你办事儿,我从来都是放心。”太皇太后懒得动脑筋了。
淑嘉继续陪笑道:“这样得了,您就说您身边儿谁是必得留,别到时候给您换了。”
太皇太后想了半晌,掰着指头数了一回,淑嘉听得很是无误,老太太几乎把她身边人念叨了个遍。
成,那就一个都不换。
接着,淑嘉又让各位太妃、太嫔定一定必须要留人员名单。这些人也都聪明,以往三十岁为界时候,留下来那是恩典,省得出去了没个着落。现二十五岁就放归,还能抓着青春尾巴嫁个相对不错对象,大部分人留下来那就是结仇。
众太妃、太嫔纷纷表示:“到了年纪就放了。”除了一二人,知道身边某人外面亲戚都靠不住了,才请求留下某一宫女,直到她变成嬷嬷,又可接旁差使了。
由于年龄差问题,这两年注定要放出比往年多很多宫女,内务府也要准备各种先帝丧仪相关事务同时花多力气、挑选多替补。即使淑嘉执行了承包责任制,谁宫里人谁负责,余下人员还是耗费了不少时间,等名单拟定,已经是小半个月过去了。
接着,有女儿待选包衣人家又开始活动了。
因为要补人多,中选概率就大,这是个基本常识。如果你家女儿是去当粗使丫头,很多人家大概就不愿意,有门路、日子过得好,就想方设法求个恩典免选。
但是!现宫里可不是康熙朝时候,一堆主位,谁也不比谁高贵,谁都能说得上话。现有了正经主子娘娘,想求情?跟宫妃说了没用,到时候皇后一句话,你照样玩儿完。
这真是件愁人事儿。本来呢,到皇后娘家去转一圈儿是个不错选择,但是他们家顶着丧事儿,不好入宫。赫舍里氏也是可以去求一求,效果就不好说了。还有福晋们门路也可以走上一走,成功概率大概会低。
怎么办呢?就众人都犯愁时候,已经有一个人,抄了近路去了皇后那里,并且游说成功了。
————————————————————————————————————————
却说,密太嫔是个小心人,入宫二十来年,颇得圣宠却老实本份。一半是性情,一半也是认清了形势——康熙再宠她,儿子生了三个,位份上也一直按着她。所以她办事儿,求个保底就好,不肯再张扬。
密太嫔生日,已经被召回李煦一家先头部队抵京了,当然要送寿礼为贺。押队是李煦之子,外男见不到先帝遗妃,家眷倒是进来磕头了,对密太嫔提了一个要求:“家里女孩子养得娇惯了些,不懂规矩,恐冲撞了贵人,还请密主子照拂一二。”
临行前,李煦有命,孙女儿就不求恩典免选了,入宫也好,但是请求密太嫔照看一二。密太嫔儿媳妇是皇后妹妹,必然要走皇后门路,这事多半会成,如果皇后出手留下了人,也不会过于苛待,孩子前程就来了。
密太嫔听说不是求免选恩典,也是放心:“如今雍王掌着内务府,管得严,要是求免,我说不上话,要是照顾,我宫里,总能想想办法。”
收到一个不算难请示,密太嫔松了一口气,就怕问题太难,她帮不上忙。第二天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